可是,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见崔耕犹豫,狄光昭却不忍心上人丢了面子,劈手将那张笺纸接了过来,道:“有什么啊?不就是一首诗吗?我来念念啊……题目就叫……呃……《咏鸳鸯草》……”
姚寿挤兑道:“怎么?狄三公子可是念不下去了?嗯,被人横刀夺爱的滋味的确不好受啊!”
“什么横刀夺爱?”狄光昭强撑道:“没有的事儿,念就念: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
哗
狄光昭此言一落地,可了不得了,全场顿时如同开了锅一样。
怎么样?怎么样!
如果说之前宋雪儿的那几首诗的解释,是牵强附会的话,那她这首诗对崔耕的情意,无疑就是证据确凿!
鸳鸯,在诗歌中天然就代表了爱情啊!
尤其是最后两句“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甚至流露出不求长相厮守,只求片刻欢愉的意思!
崔二郎要是再拒绝。那还是个男人吗?他娘的,怎么崔二郎这么好运啊,真是羡煞旁人!
狄光昭可是真急眼了,在崔耕耳边叮嘱道:“崔查访,莫忘了自己的承诺!”
“放心,忘不了!”
好个崔二郎,关键时刻,美色当前,还真能把持得住!
他面色一肃,朗声道:“宋小娘子,多谢你对崔某人如此厚爱。只是崔某人确实对你无意,也只能辜负美人恩了,实在抱歉!”
宋雪儿面色巨变,道:“崔查访,这是你的心里话?”
崔耕回答的斩钉截铁,道“千真万确,发自肺腑!”
“不,我不信!”宋雪儿面色凄厉,仿佛真成了被夫君抛弃的怨妇,指着狄光昭道:“你不要我,是不是因为狄三公子?不瞒崔查访,奴之所以和他虚与委蛇,不是对他有情,而是……”
“什么?”
宋雪儿双膝跪倒,以头触地,继续道:“妾身的目的,要掌握他贪赃枉法的证据,为百姓除害!现在,妾身就要向崔查访您,揭发成都县令狄光昭的罪状!”
“啊?”
崔耕闻听此言,心里一凉,暗暗寻思道:宋雪儿绕了这么大的圈子,敢情是在这等着本官呢,这次我可是麻烦大了。
{}无弹窗
宋雪儿满脸喜色,眼睛仿佛能放出光来,道:“多谢崔查访,您请稍待,奴这就命人取笔墨纸砚来,当场把此诗录下,以成一段佳话。”
“不用,不用。”崔耕摇头道:“本官要说的话长得很哩,你记不过来。”
宋雪儿讶然道:“那怎么可能?难道崔查访要为妾身做一首几百言的长诗?”
“呃……当然不是。本官是观宋小娘子你如此才情,心有所感,想出来一个关于女校书的故事。这个故事中诗作唱和之事甚多。就当是本官愿赌服输,送给宋小娘子你的诗作吧。”
不待宋雪儿答应,崔耕已经长身而起,将一个红颜薄命的女校书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这是一个百年之后发生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
薛涛出身官宦世家,其父薛郧因直言敢谏,得罪了当朝权贵而被贬谪剑南道。
在薛涛十四岁那年。薛郧病故,佳人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
最后,不得已,薛涛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在十六岁那年加入乐籍,成为一名官妓。
后来,她凭借才色,甚得剑南节度使韦皋的宠爱,不但让她参加各种官府的饮宴,还让她负责府中一些案牍工作,甚至真的上书朝廷,请封其为“校书郎”。
尽管朝廷并未允准,但薛涛在韦皋身边的地位可见一斑。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权势,佳人不免恃宠而骄,令韦皋十分不满,一怒之下,将其发配松州。
薛涛非常恐惧,在发配松州的路上写下《十离诗》,韦皋见诗而感动,又将其召回成都。
这次磨难,让薛涛看清了自己,归来不久,就脱去乐籍,寓居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那一年,她二十岁。
二十年后,薛涛遇到了来成都查办案件的,监察御史、著名诗人元稹。尽管薛涛大元稹十四岁,二人还是一见钟情,爱的如痴如罪。
可惜好景不长,三个月后,元稹回京而变心,佳人空盼郎归,却一无所获。她满怀幽怨与渴盼,汇聚成了流传千古的《春望词》。
最后,薛涛大彻大悟,离开了浣花溪,移居到碧鸡坊,筑起了一座吟诗楼,一袭道袍了此残生。
她死后,曾担任过宰相的段文昌亲手为她题写了墓志铭,写着“西川女校书薛涛洪度之墓!”
……
……
崔耕之所以讲薛涛的故事,首要的用意,当然就是过眼前这一关,
我不是欠了你一首诗吗?这下好了,我这个故事中有很多很多诗,足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