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8章 猛兽已出笼

奋斗在盛唐 牛凳 2879 字 9个月前

他嘟囔道:“五税一,这崔耕是钱多的没处花了,还是傻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只有崔耕能回答他:五税一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税收标准。

要知道,珍妮纺纱机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端,其生产效率高得过分了。

到了后世,任何一个国家的综合税收,都绝对在五税一以。

崔耕做着垄断的生意,不交五成税,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算崔耕的良心真被狗吃了,他也得为了防备以后的麻烦,把这笔保护费交去。

要知道,生产力进步了这么多,是会引发社会的剧烈变革的。如后世英国的“羊吃人”,可是确凿无疑的史实。

这羊毛布工坊,是一头吞噬羊毛的巨兽。随着工坊的扩大,羊毛渐渐不够用,其价格必将水涨船高。

早晚人们会发现,养羊薅羊毛种粮食可划算多了。那么,为了养羊而毁粮田的情况一定会发生。

真遇了灾年,粮食不够,无数百姓饿死,是自己的一大罪证!

现在自己主动把税收提高,到时候是整个朝廷背黑锅了。

当然,目前还没有人能理解崔耕的深意。

郭封更是正色道:“这是崔相的一片忠君爱国之心了,姜皎你一个小小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姜皎不服气地道:“哦?是吗?若那崔耕若果真是一片爱国之心,得把羊毛工坊献给朝廷,而不是仅让朝廷专门设立一个什么羊毛仓进行管理。”

“那可不尽然。”郭封道:“崔相还有一个提议,呃……应该说是先斩后奏。他允许边军所有士兵,借钱给羊毛工坊五贯钱,月利三成。只要人在边军,可以一直拿这个利息。若是离开边军,只能连本带息地结清欠款了。”

王琚非常聪明,马赞叹道:“妙,真是妙啊!此举既规避了府兵不发军饷的规定,又变相补贴了边军。而且,因为是借钱不是入股,让他毫无收买人心之嫌。”

李隆基沉声道:“即便不是入股,这羊毛工坊也是边军将士的根本所在。若是突厥人不开眼地来犯,边军敢不效死力?以后这边军,再无主军和客军的区别矣。崔耕之能,简直远超古之名将了。”

封建社会的军队是这样,若是本乡本土的作战,既战力颇强,又纪律尚可。但若出了本地,战力猛然下降,纪律也无限败坏起来。

对于这个问题,历朝历代,无论什么名将都没啥好办法,现在却被崔耕轻松解决了。

一时间,众人都有种荒诞地不真实感,沉默起来。

良久,郭封道:“这才哪到哪啊。众位,其实崔耕这羊毛作坊,还有另外一桩大好处。”

{}无弹窗

李旦叹了口气道:“确实如此。今日陛下将孤王和几位重臣叫过去,非但展示了这前所未有的羊毛布,还展示了崔相为殷亮请功的奏折。崔相说,全靠了殷亮,才有这羊毛布的问世。”

王琚涩声道:“但不知,崔耕给殷亮请的是什么官职?”

“朔方军羊毛仓大使,秩……三品。羊毛仓主要负责买羊毛,发卖羊毛布,以及向羊毛布征税。”

“什么?这三品官了?凭什么啊?”姜皎当时急了。

李旦反问道:“怎么不行?我来问你,如果有一个人,能让天下的粮食产量普遍增长一成,给个三品官行不行?”

“当然行,现在三品官多了去了,连杨思勖那个死太监都被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这多封几个,咱们大唐的粮食产量岂不是要翻翻吗?”

“那孤王再问你,我大唐现在雄兵百万,如果一人能抵十万兵,能否官封三品?”

“那……恐怕得给个一品官了吧?”

“还是的啊。崔相在奏章说了,殷亮此举,相当于令我大唐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一成,外带能抵十万兵。”

“有那么厉害?崔耕是在吹牛吧。”

李旦懒得继续解释,微闭着双眼,对身边的年太监道:“郭封,你说!”

“是!”

然后,那个叫郭封的太监,将崔耕的理由娓娓道来。

人生在世,无非“衣食住行”这四个字。住行解决不了,还勉强能活,但是衣食解决不了,那是要死人的。

是在两京(长安和洛阳)之地,每年冬天都有人冻死。

现在这羊毛布一出,其售价连普通布帛的两成都不到。完全可以说,朝廷只要出一点小钱儿,可以让两京之人,再无冻馁之忧。

这可是自从盘古开天辟以来,没有一个朝代能办到的事儿。说句公道话,是给殷亮立庙都不过分。

另外,这些羊毛布的原料是啥?羊毛啊。

原来不是没有羊毛布,而是此物需要大规模的人工,实际绝大部分的羊毛是废物,白白丢掉。

现在相当于变废为宝,不占用大唐本身一寸土地,为唐人解决保暖问题。

如此以来,唐人完全可以用原来的桑田种粮食嘛。产粮的地多了,粮食的产量不增加了吗?

对于突厥人这边,没错,他们之前是和唐人互市。但是,唐人想要的宝马良驹他们不卖。他们卖的牛羊等物,唐人又需求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