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
李隆基仔细想了一下,没发现郑愔的言谈话语有什么漏洞。
再说了,从功利讲,郑愔现在的确无处可去,没有理由欺骗自己。
他站起来,躬身一礼,道:“那小王以后多靠郑先生相助了。”
郑愔这时候也不继续装逼了,赶紧错开一步,跪倒在地,道:“愿为王爷效死。”
至此,郑愔再次成功转换门庭。
当然了,李隆基既然收下了他,得为他解决后遗症。
李隆基派出人手,将郑亦凡一家乃至郑愔的生父一家,全都接到了一处秘密所在。
这样,单凭吴知的指证,很难证明郑愔的身世了。
……
……
另一边,崔耕已经带着众心腹一起,踏了东征之路。
大唐共分十道,这次分出两道的军政大权给他。如果考虑到各州之间经济、军事实力不等的话,崔耕大概相当于掌握了大唐三分之一的实力。
这已经非常出格了,若没有有太子监军,绝不可能。
崔耕先是下了命令,以高仙芝为安东大都护,率五万大军前往浿水,不让新罗大军再前进半步。
然后,他调兵遣将,把自己的治所设在了魏州城。
之所以以魏州为治所,不仅是因为此地经济发达,而且因为此地乃大唐北方五大雄城(长安、洛阳、太原、晋阳、魏州)之一,适合大军驻扎。
然后,崔耕开始准备种田了。
{}无弹窗
郑愔斜瞥了众人一眼,冷笑道:“怎么?临淄王还没当皇帝,尔等佞幸小人要阻塞言路了么?”
然后,又对李隆基道:“还有王爷您,尚未登基坐殿,听不进逆耳忠言了吗?”
“哪里,郑先生误会了。()”李隆基颇为客气地道:“我不过是一个闲散王爷而已,可没什么做皇帝的心思哩。”
郑愔脖子一梗,道:“哦?是吗?那隆庆池有王气的典故,也跟王爷完全无关喽?结交内宦高力士,也单单是王爷喜欢交朋友喽?要不要找王崇晔,跟您对质一番?”
众所皆知,王崇晔是专门替李隆基招揽江湖好汉的人。但是,此人安排了隆庆池的谣言,那是仅仅极少数人知道的秘密了。至于说李隆基和高力士结交的事,更是秘密的秘密。
李隆基面色一紧,沉声道:“郑先生知道的够多得啊。不知您今日的来意,究竟是什么?”
郑愔大喇喇地坐下,傲然道:“某特为王爷脱灾解难而来。首先,某请为王爷,说说您今日的处境。”
“你讲。”
“王爷您现在,实在是危如累卵。大唐九宰相,皇后的亲信有七名,崔湜是个软骨头靠不住,崔耕已然出外。一旦有变,您是皇后砧板的肉,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啊。”
李隆基面不动声色,道:“说下去。”
郑愔道:“您不怪,在下为何会知道高力士和隆庆池的事儿吗?因为在下替皇后娘娘掌握了一批人,专刺百官的阴私之事。”
锵
闻听此言,不少人下意识地将腰间的宝剑抽了出来。
郑愔赶紧补充道:“诸位勿慌,王爷所干的那些事,都被在下压下来了,并没有告知皇后。现在,这些人都在在下的掌控之,愿意转而效忠王爷!”
王琚道:“看来郑先生早起了背叛皇后之心喽?”
郑愔理直气壮地道:“圣人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皇后弃郑某人如草芥,某不过是照圣人之言行事而已。”
“但你若让这些人转投王爷,王爷岂不更成了皇后的眼钉肉刺?”
“那却不然。”郑愔解释道:“这些人组建不久,并没立什么大功,皇后并不看重。实不相瞒,自从在下辞官之后,皇后已经断了他们的经费,任其自生自灭。若非如此,我也不能轻易说动他们改投王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