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此路已不通

奋斗在盛唐 牛凳 5157 字 9个月前

“原来如此。”

崔耕瞬间就秒懂了。

表面上看,李重福坐拥强军,李显这边要跟他对抗的话,应该是让李重茂继续在皇帝位上,造成兄弟相争的假相给天下人看。

但问题是,你蒙谁啊?

人家李重福的太子之位是怎么来的?由崔耕领头,群臣跪请立李重福为太子,李显答应。然后,选良辰择吉日,在含元殿册封太子,并且祭告太庙。

这太子之位是极为硬扎!

但是,李重茂呢?是李显死后,韦后颁布李显“遗诏”,废李重福的太子之位,传位李重茂。李显遗诏,谁知道是真的是假的?八成以上的可能,那就是韦后编的。换言之,李重茂的皇位,不是来自于李显,而是来自韦后。

韦后既然被诛,当然得李重福继位啊。

还有一点,韦后乃是李显正儿八经的皇后。虽然不是生身之母,但是,从封建礼法上看,她就是李重茂的亲妈。

好么,现在你李重茂的妈被李旦宰了,你不去为你妈报仇,还让自己是杀母仇人辅政,那就是不孝,还有何面目做皇帝啊?

别说什么韦后失德,再失德,那也是你妈。要不然,大家谁觉得皇帝失德就造反,那天下不就大乱了吗?

所以,只要是李重茂在位,那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李重福都是“正义”的一方。

唯有李旦登基,才能名正言顺地对抗李重福。

李旦完全可以说,你李重福是先帝亲封的太子,朕还之前做过皇帝呢,岂不比你名正言顺?就是你爹那个太子位,都是朕让出来的!

只是后来,你爹这一系守不住江山,险些为韦后所夺。现在,朕力挽狂澜,有大功于国,要把皇位拿回来,有何不可?

这样,双方在舆论上能打成平手。

之后到底鹿死谁手,就看个人的手段了。

想到这里,崔耕沉声道:“既然如此,想是相王是铁了心,要与故太子李重福开兵见仗喽?那本官……想必也是难逃一死?”

郑对崔耕继续称李旦为相王也不以为意,道:“大哥果然聪明!你战功卓绝,旧部甚多。你若不死,无论相王还是临淄王,都心中难安啊!”

说着话,他招了招手,道;“实不相瞒,东西都给您准备好了。”

马上就有一个军士端着个托盘上来,上面有三样东西:匕首、毒酒和三尺白绫。

郑继续道:“大哥把这三样东西领回去,慢慢选吧。”

“崔某人若是不肯自尽呢?”

“不肯?”郑轻笑一声,道:“那可由不得你,您说是不是啊,公主?”

说白了,崔耕现在手中没有任何力量,全靠太平公主庇护。只要太平公主松了口,到底是圆是扁,可就由不得崔耕自己了。

不过,太平公主微微摇头道:“你回去告诉皇兄,让崔二郎不再干政可以。但是,要崔耕的命,只要本宫还有一口气在,办不到!”

“公主您这是何必?这天下男人有的是,您何必为了一个已然失势的崔二郎,得罪陛下呢?”

太平公主正色道:“天下男人有的是,但真正走进本宫心里的,唯有崔二郎一个。二十年前,母后为了皇位,夺了我的驸马薛绍,我忍了。今日,皇兄同样是为了皇位,要夺我的崔二郎,本宫却不准备再忍!”

说到最后,太平公主的语气,已经阴毒无比。

她紧咬银牙,一字一顿地继续道:“你回去问问皇兄:先杀皇嫂,再杀亲妹,他准备让天下人如何看待自己?”

太平公主违背李旦的意思庇护崔耕,一是有些豁出去了。二是……好吧,她有些有恃无恐。

崔耕人称“崔青天”,名望甚好,自不必提。

与后世经过李隆基抹黑后,太平公主声名狼藉不同。在这个时代,太平公主的名声也不算差有李显那帮子无法无天的女儿衬托着,人家太平公主都算一朵白莲花了。

好吧,李旦诛韦后,是为了李氏江山,杀崔耕是有不得已的苦衷,那么,太平公主呢?有人就会问了,你爹和你妈生了那么多子女,现在就剩下你和太平公主了,你身为皇帝富有四海,却连一个妹妹都容不下?

另外,以太平公主对李旦的了解,这位皇兄性格软弱、权力欲望低又重视亲情。只要自己表现强硬,他应该会服软。

然而,出乎太平公主预料的是,郑既没有妥协,也没有继续强硬下去,而是胸有成竹地道:“公主莫把话说得那么绝嘛……其实,陛下是想和你做个交易。”

“什么交易?”

郑拍了两下手,道:“带上来。”

{}无弹窗哪怕这个人是李隆基呢,崔耕都觉得自己有点闪转腾挪的余地。然而,天不佑他,这个人是郑!

没错,就是那个背叛了崔耕不知道多少次,后来被崔耕逼着辞去相位的郑!

虽然说起来,双方没有什么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但是,双方都明白,二人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道理很简单,崔耕几乎没有什么对不住郑的地方,相反地,对他有过几次饶命之恩。

但是,郑却几次三番差点将崔耕弄得万劫不复!

升米恩,斗米仇!

这种恩将仇报做多了,崔耕不死,郑真是于心难安。

他哈哈大笑道:“不错,正是小弟。临淄王知人善任,让小弟我来负责大哥的安全。”

“这么说,外面的五千人马,你已经全部掌控喽?本官就奇怪了,你是如何说服他们的?”

“这个简单。”郑双手环抱于胸前,嘴角都差点咧到腮帮子上去了,得意道:“小弟告诉他们,如今相王欲诛韦后,双方较力,到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诸君若是贸然加入一方,选错了边的话,就有抄家灭族之忧,不如就此按兵不动。反正无论韦后还是相王的命令,都是命大家围住太平公主府,莫让崔相出来。弟说完之后,大家都觉得某之所言甚为有理,大哥觉得呢?”

崔耕此时的心情,已经跌入了谷底,道:“郑,你有种!不过,若今晚本官的家眷出了半点差错,我唯你试问!”

“哈哈哈!”

郑仰天大笑,直笑得前仰后合,上气不接下气儿。

崔耕面色阴沉,道:“你笑什么?”

“我笑的是,大哥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都这时候了,您还担心家人呢,您还是多担心担心自个儿吧!待临淄王得势之后,焉有你的命在?”

“临淄王?”崔耕轻笑一声,道:“刚才你不是说,是相王欲诛韦后吗?即便他胜了,也还是少帝李重茂继续为皇吧?退一步说,即便少帝因相王功大,退位让贤,也得是相王即位吧?怎么可能轮得到临淄王李隆基?”

郑面色微微一变,道:“临淄王乃是相王的三王子,又有什么区别?”

崔耕冷笑道:“区别可大了!你也知道,临淄王李隆基仅仅是个三王子啊。哪朝哪代,皇子能做皇帝的主了?”

忽然间,崔耕猛地一拍脑袋,道:“擦!本官说错话了!这皇子做皇帝的主的时候,还真有,那就是本朝太宗皇帝杀了建成元吉之后。临淄王想做太宗皇帝第二?嗯,有志气!”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让李渊积继续当了两个月的皇帝,才登基为帝。

崔耕这么说,无疑是暗讽,李隆基欲为李世民第二,要弑兄杀弟,逼老父让位。

郑赶紧分辩道:“胡说,临淄王绝没那个意思。”

崔耕得理不饶人,厉声喝道:“若没那个意思,他李隆基凭什么要替相王做主?再说了,他前面还有两个哥哥呢。”

郑慌不择言,道:“我刚才说得,只是我以为的话,却不是临淄王的想法。我……我刚才想错了还不成吗?”

崔耕的声调越发高昂,有意让所有人都听到:“想错了?那你就是承认自己曾经这样想了?你想临淄王效仿太宗皇帝,也来场玄武门之变?很好,真是大大的忠臣啊!你就是本朝的张公瑾,相王听说了,肯定甚是高兴,郑贤弟。你就等着升官发财吧。”

相传,玄武门之变前,李二陛下虽然经过了尉迟恭、房玄龄、侯君集等人的劝说,还是犹豫不定,就打算烧乌龟壳占卜,再决定要不要干这么一票。

张公谨从外面进来,一把便将李二陛下的龟壳夺过来扔在地上,道::“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的结果是不吉利的,难道就能够停止行动了吗?”

李二陛下听了这话,才下定了政变的决心。

可以说,张公瑾算是玄武门之变最大的鼓动者了。

李旦若觉得这郑跟张公瑾差不多,肯定会非常高兴地……要了郑的脑袋。

“我……”

郑真是悔得肠子都青了。

他心说,我是猪啊,崔耕攻击李隆基就攻击李隆基呗,我把这事儿往自己身上揽干啥?现在人多嘴杂的,今日之事难免传到李旦的耳朵里,可是大大的不妙。甚至于,那李隆基就不是个善茬,会不会直接砍了我的脑袋,自证清白呢?

不行!

这崔二郎的口才太厉害了,再跟他斗嘴,我早晚得被他给坑死。

想到这里,郑索性藏拙,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某不和你做口舌之争。你就待在太平公主府,等候朝廷的处置吧。”

言毕,拨马就走。

“哦,心虚了哦!”

“理不不辩不明,有种你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