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立即有人去传二人。
太平公主扭头看太后:“太后以为这二人还有资格执掌羽林卫?”
太后昂然道:“此二人我往日也是知道的,并非不忠不义之徒,今番如此行事,想是别有内情,长公主勿急,问过之后再治罪也不迟。”
太平公主顿了一下,不再开口,心头却不停地盘算着。
有韦、高二人之事,同族的韦濯、韦璇、韦捷三人的任命自然不好再议,张仁愿、唐休璟悄悄松了口气,趁机养养神,等着下一场论战的到来。
不一会儿,韦播、高崇便被人叫了来,许是去传的人事先告知了他们内情,进来之后,居然还狠狠瞪了张昌宗一眼,然后才行礼觐见。
张昌宗连眉毛都没动一下,表情如常的站着。帘子后的太后道:“韦播,高崇,张昌宗参你们对本宫不忠不义,可有此事?”
“冤枉啊,太后!臣等二人与宫里太后乃是同族,若是行不忠不义之事,岂不是就是在反自己吗?害了太后,于臣等有何好处?张将军那是危言耸听,冤枉臣等。”
想是路上有了腹案,韦播一味只知哭嚎叫屈,自是不肯认账的。韦太后听了,也不管朝臣如何想,便开始责骂两人手段粗暴,伤了羽林卫将士的心,弄得羽林卫内人心惶惶,二人虽不认,但也不好说那是为了立威震慑的手段,只得伏地认罪。
韦太后便顺势抹了两人的羽林卫之职,当堂便委任韦濯为羽林卫大将军,把这两人塞到左右卫里去,虽不是大将军,却也是副职。
张昌宗掏出自己的疏奏,朗声道:“臣参奏韦播、高崇居心叵测,行不忠不义之事,德不堪位,欲陷太后、陛下于危地,祸乱大唐。”
“哈?”
话一出来,韦巨源、韦温直接呆了,相王、张仁愿也明显被吓了一跳,显然有些跟不上,唐休璟也不知憋什么,憋了个脸通红。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小皇帝李重茂瞌睡也不打了,脖子伸老长,发出个没什么意义的声响后,一双眼亮晶晶地看着张昌宗。
帘子后面的韦太后再也端坐不住,也顾不得看同样惊讶至极的太平公主,看韦巨源、韦温不开口,忍不住问道:“张将军何处此言?速速禀来!”
“喏。”
张昌宗应了一声,当下便开始宣读自己的疏奏。他的文风素来朴实,不喜欢用什么华丽的辞藻,这第一次写参人的奏章,也没用多少修饰的辞藻,他只是很详实的把所有知道的无辜死于韦、高二人虐待的士卒写下来,起因、过程、结果皆列得详实,每个士卒属于哪个营、哪个校尉手下等,皆说得清楚分明。
把实例说完,他又自己统计分析了一下,把羽林卫的军制说了一下,共有几个校尉,仔细算了算,基本上每个校尉手下少则一两个,多则三四个,都有被无罪而刑的士卒,轻则打骂,重则送命,羽林卫内人人自危。
有这些详实的数据做论证,张昌宗开始引申、分析,给自己的论点了。他也是气狠了,下笔完全没有留情,就用前面的数据做支撑,转头就开始说羽林卫的重要性,羽林卫是北衙禁军,负责拱卫宫廷,韦、高二人在羽林卫里这么乱来,他们想干什么?这么肆意妄为,就不怕引起士卒哗变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张昌宗在奏折里写了,太后信任韦、高,以宫中防务托之,但这两人一通乱来,辜负太后的托付,这是不忠不义,完全不把太后和皇帝的死活放眼里。
皇帝年幼,太后听政,两宫代表着天下的江山社稷,两宫安稳,则是江山社稷之福,两宫乱……这是想亡了大唐吗?太后把宫中防务托付给这两人,那是所托非人啊。
当然,他的疏奏写得比这个婉转些,但意思却十分明白,又有前面的数据做支撑,通篇在朝上读出来,听得一干重臣们嘶嘶倒抽气,便是唐休璟、张仁愿,注视张昌宗的眼神也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