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对,太子就是将来的皇帝,只要太子稳当,那大家的未来就可期。
经崔日用这么一劝说,大家的情绪才不复先前之
沮丧。太子朝崔日用点头,以示嘉许。
由镇国太平公主上疏,太子东宫也不曾反对,官制改革一事的基调便定了,恰逢恩科放榜,铨选之制便改用新制,自此之后,大唐的宰辅皆须有任职地方之经历,无有地方施政经验,不可入选宰辅。
太平公主所上疏之事,大多如愿,只裁撤宰辅人数一事,李旦却未曾表态,太子与太平公主亦未曾坚持,朝上宰相依旧为五人。
宰相是五个还是三个,张昌宗都不是非要坚持的事情,先把关键的做了,宰相是五人还是三人,还可徐徐图之。
皇帝李旦下制,命太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天下兵马,又令宰相姚元之兼领兵部,宋璟兼领吏部,主持天下官职铨选;之后,又下制书,免除宋王、申王、薛王等诸王身上之兵权,明文昭告天下,自此之后,诸王及驸马不得再统领禁军。
竟有此议,太平公主声势大涨,于朝野声望卓著,极得皇帝李旦信任,但有大臣议政,皆要朝臣向太
平公主咨之,一时间,太平公主之势,竟大过居于东宫的太子,长公主之势顿涨,太子声势渐弱,朝野有识之士顿感不安。、
自古由来道,法不一则奸伪起,政不一则朋党生,长公主之势大于太子,实非天下平稳之兆。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实则暗潮涌动,然长公主势大,帝君又多信任之,群臣不敢明争。
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张昌宗暂时放下政务,只让人暗自盯着,因为薛崇秀要生了,时隔数年之后,他又要当爹了!
上次生宝宁是在北疆,地方荒僻不说,人手也少,好在薛崇秀身体底子好,才顺顺当当的生下来,这次二胎在长安城中,早在预产期前几个月,太平公主便命人择了有名的稳婆和太医,让他们直接住到张昌宗的将军府去,日日候着,就怕她闺女生产的时候有个什么万一。
到得生产那一日,刚发动起来,在京中的二婶便过来了,太平公主自己也急匆匆赶来,与张昌宗一起
在产房外候着。
上次生宝宁,张昌宗并不在场,彼时他尚领兵打仗完毕,等着收拾手尾,所以,虽然爹已经当着了,但真正经历生产场面还是第一次,牵着闺女的小手,父女俩儿可怜巴巴、惴惴不安的对视着,一直听不见产房里的声响,只见一盆又一盆血水抬出来,不禁搓搓手,不敢去问丈母娘,只得悄悄去拉二婶的衣袖:“二婶,怎…怎么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会不会有什么事儿?要不叫太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