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氏失笑,拍了儿子脊背一下,笑嗔:“还本坊最英俊可爱小郎……哪能如此胡言乱言?若让左邻右舍听见,岂不是惹人笑话!出去不许胡说,知道否?”
张昌宗在老娘的巴掌威胁下,乖乖点头,认命的接受他目前只有萌力,没有男神力的残酷现实,认命道:“喏,阿娘放心,我最乖了!”
虽然被残酷的现实打击了,不过看老娘的样子,倒是不再伤感了,也算歪打正着。恰好此时,大哥换好衣裳出来,对张昌宗道:“六郎,去把五郎与文英他们叫回来,快开饭了!”
“喏!”
张昌宗收拾收拾被打击的小心心,自己捏巴捏巴,自觉又是好(da)汉(dou)子(bi)一枚,出门找孩子们吃饭去。
五郎就是将来跟他“上阵亲兄弟”的张易之,文英是大哥的次子。他们家的人丁很是旺盛——
大哥张昌期,目前两子一女,长子文阳七岁,次子文英六岁,三女文彩三岁;
二哥张昌仪,也是两子一女,长子文贞五岁,次女文韵四岁,幼子尚未满周岁,还是个奶娃娃,小名官奴,尚未有大名。三姐已嫁人,目前一子一女。四哥张同休十六岁刚成年,正在说亲;五哥张易之,八岁。
张氏起自中山张氏一系,他祖父张行均与他的父亲张希臧皆是芝麻绿豆官儿,发展的最好的叔叔也不过是长安县令。而祖父的弟弟,从祖张行成,则是高宗朝的宰相,官声极佳。
他们这一系为长,是为东府。从祖那一系为幼,是为西府。从祖宰相出身,西府的两位从叔恩荫出仕,一个做了渭南县令,一个如今官居吏部郎中,虽算不得高官,却也是从五品上的官职,又在吏部,握有实权,声势自然比东府高。
他们家虽有叔父张鲁客不时照应一二,然叔父也只是从七品的县令,收入有限,家中也有妻小要照顾,对寡嫂和侄儿们,也只能稍加看顾。
他们家又这么多儿子,看着是好事儿,其实,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何况,韦氏一个妇人,即便持家有道,但要给儿子们娶妻,又要抚育幼子,其实很是吃力,所以,张家十分贫穷。
长兄长嫂确实对张昌宗挺好的,毕竟,长兄为父,长嫂为母。
张父亡故时,长子张昌期早已长成,父亲死后,张家便是他们夫妻当家,对张昌宗这个幼弟,长嫂几乎是把他当儿子一般的养。张昌宗芯子里是成年人的灵魂,自然懂得韦氏与长嫂的好,人又乖觉,对于讨好这个待他极好的长嫂,毫无心理压力。
只是,他自家知道自家事,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小孩儿,也装不出来天真无邪的小孩儿是什么样,干脆从能张口说话开始,便一直有意无意的树立一个早慧的形象。
从小说话就跟小大人似的,一开始,真把家人惊得一愣一愣地。他娘激动之下,直接把他抱过去,抱着他脑袋看了半天,怀疑祖宗保佑,天降神童——
张昌宗:面无表情jpg。
还好,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开始的惊喜之后,时间久了,长辈们便习惯了,再无人对此有任何怀疑,却也不再把他当做普通孩童看待了。
许是看他挣扎的可怜,二嫂把他从大嫂怀里抢出来,顺手给他塞了一块麦芽糖,笑眯眯的看着他。
张昌宗其实不爱吃糖,不过,知道糖在这个时代的精贵,特别是对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能有一块糖吃真的很不容易。赶紧嘴甜甜的道谢:“多谢二嫂,是二嫂特意给六郎留的吗?侄儿侄女们有吗?”
二嫂笑容更深了几分,揉揉他头:“无事,这是二嫂回娘家时舅家给的,孩子们都有,这是特意给你留的!”
“我就知道二嫂待我好,我最喜欢二嫂了!”
二嫂被他哄得眉开眼笑,大嫂故作不乐意:“咦,昨日方才说了最喜欢大嫂,今日便换了人,六郎好生无情。”
张昌宗毫无心理压力的道:“昨天最喜欢大嫂,今天最喜欢二嫂,明天最喜欢的便是阿娘,有何问题?”
大嫂被问了个无语,干脆的伸手又把人抱过去,上下其手!抱着他这里亲一下,那里摸一把……卧槽!下三路不能去,男女有别啊!作为小孩子就这点不好,经常被动被人占便宜以及占别人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