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太平进宫

薛崇秀恍然:“啊,原来如此。可那不是外祖母您吗?啊!大魔王是坏人,外祖母快杀了他!”

“秀儿闭嘴,不许胡说!”

太平公主斥责了一句,薛崇秀立即眼中含泪的低头,不敢说话了。武氏神色深沉,拍拍她,对太平公主道:“秀儿懂什么!你这般大时,为娘和你父皇可舍不得这般大声对你说话,罢了,不过是些童言稚语,不当真的。

太平公主道:“女儿何尝舍得斥责她,不过是怕她的孩子话传到宫外去,让武家表哥听到招惹是非,武家表哥女儿是招惹不起的。”

上官婉儿低着的头一动,强忍着没抬头看太后的脸色,只听太后嗔道:“胡说,这家里何人还能越过你去?若论宠爱,何人能更胜于你?拈酸吃醋吃到为娘这里来,亏不亏心?”

太平公主一笑,伸手抱住母亲的胳膊,摇了摇:“谁让武三思吓到我的秀儿,女儿不过是趁机黑他一把,阿娘既然心里有数,何必又拆穿女儿呢!”

“黑?”

武氏疑惑的反问道。太平公主笑道:“跟小六郎学的,那小子说话可有趣了嘴巴又厉害,女儿总说不过他,逗他两句还被污做黑他,说是女儿不爱护幼小,有意黑他名声。女儿听着有趣便学了过来。”

这是太平公主第二次提张昌宗了。武氏心头一动,状似无意的问道:“那小子确实机灵,长得也好,便这般投你的缘?”

太平公主不以为意,坦然笑道:“长得好,又有趣,还不足够吗?”

武氏恍然,笑着点点她:“你呀,都已为人母还这般顽皮,别人家好好地小郎,莫要被你逗坏了!我看那小子读书上尚算有天分,你可别耽误了他。”

太平公主笑道:“阿娘多虑了,那小子心性极佳,即便是休沐日被接到我府里与大郎他们玩耍,每日也能坚持早起背书一百二十遍,每日玩耍之余还能带着大郎一起练字一个时辰,这等坚毅之人,我看就是一般成年人也比之不上。”

武氏顿感惊奇:“竟是这般有恒心?我记得他才四岁吧?”

最后这句确实问上官婉儿。上官婉儿也是满脸惊奇之色,答道:“回太后,张六郎确实才四岁。区区年岁竟然有此心性,殊为难得。”

武氏一时意动,道:“传他进宫来我看看。”

张昌宗如今成了太平公主府里的常客,十个休沐日里,有五六次会被接过来聚聚,薛崇秀渐渐变得开朗的样子就是太平公主两口子积极的催化剂。

便是在深宫里的武太后也听到消息,把太平公主召进宫问话。太平公主自忖片刻,带上薛崇秀便进宫去。

去到宫里,也不经人通传便进去,坐榻上武氏正俯首看书,旁边跪坐着的上官婉儿立即起身行礼:“婉儿见过公主殿下。”

太平公主摆摆手:“上官才人不用多礼,我是来见母亲的。”

武氏见太平公主闯进来也不恼,只是微微责备了一句:“怎地这么没规矩?我这里无人还好,若是在接见外臣,你这么闯进来成何体统!”

太平公主吐吐舌头,牵着薛崇秀过去,笑道:“是女儿错了,这不是数年未见母亲,心里想得慌吗?还请母亲原谅女儿思母心切,下回不敢了!”

武氏奇道:“前几日才召你进宫说过话,怎么就数年不见了?”

太平公主笑道:“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数日积累下来岂不就是好几年吗?”

说着,自己觉得有趣还笑了出来。武氏被她逗得开怀,笑骂道:“这是什么话?诗是这般解的吗?”

太平公主笑道:“跟张六郎学的,那小子说话十分有趣呢。”

武氏心头一动,笑问:“张六郎……可是张梁客的侄儿,那个叫昌宗的?那确实是个机灵的小子。”

“便是他。”

太平公主兴致勃勃的道:“三月三时他与家人走散,被我府上的婢女春晓捡回府,我听说他便是写咏雪诗的那个小子,便起意见见,也不知哪里投了孩子们的缘,秀儿的病情竟因与他常来往渐渐有了起色,如今在家中已能与绍郎好好说话,较之以往,大为改观。”

“是吗?难道那小子还是个小福星不成?”

武氏顿感惊奇。当日在宫中,武三思行事莽撞吓到薛崇秀,孩子回去当晚就发起高烧,她连夜派了御医去诊治也无用,近乎药石无效,后来更变得呆呆傻傻的,连话也不会说了。

这孩子虽是个小娘,但自幼便与旁的孩子不同,聪慧异常,加之又是爱女太平的长女,武氏心中对她还是有几分喜爱的。因受到惊吓而变呆傻的时候,她还暗地里道了一声可惜,如今竟然渐渐好转了,倒也是一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