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得偿所愿

张昌宗看看左右,太平公主母女俩儿,母亲给他一双大白眼,女儿倒是脸上带笑,眼眸中似乎隐隐地还有泪光,注视他的眼神却又有些深思不属,看似端正的坐着,也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了!

看来是没人会替他向上官婉儿求情了!张昌宗无奈的认命,像只斗败的小公鸡似的低下头,认栽。

武氏含笑问道:“怎不求我替你向婉儿求情?”

张昌宗讶然道:“那不是借太后之威欺负我师父吗?好徒弟不能干那种事!”

这话说的武氏大笑,连连夸道:“确实是个好徒弟,婉儿,这么好的徒弟,还舍得罚吗?”

上官婉儿妙目一转,眼波扫过自己的小徒弟,笑道:“罚自是要罚的,不然何以让他明对错?不过,鉴于此,可罚的轻些。”

张昌宗哪里还有不满意地,赶紧拱手作揖:“徒儿多谢师父高抬贵手!”

众人不禁都笑起来。

武氏道:“是个好孩子,太平收到你做义子,也算做了件有眼光之事。”

“母亲!”

太平公主不依的叫了一声,抗议道:“难道女儿往日在母亲眼里是个目光短浅之人吗?”

武氏笑而不语,用意十分明显,自是惹得太平公主大为不依。母女俩儿笑闹了两句,武氏的目光落到薛绍身上,心头一动,道:“三郎所姓之薛,可是出自河东薛氏?”

薛绍恭敬的道:“回岳母大人,正是河东薛。”

武氏道:“本宫记得河东薛氏乃是著姓、大姓,宗族人口广布,支系繁杂,或有子孙流落在外,未曾归宗之事发生吧?”

薛绍一怔,不解武氏之意,不过还是小心的道:“河东薛氏源远流长,起于蜀,盛于晋,人口众多,支系庞杂,这么多年下来,除了居于河东之人,在外也是有的。”

武氏颔首,道:“本宫所选之洛阳白马寺住持薛怀义,也是姓薛,或为薛氏流落于外之族人也未可知!三郎或可去族中问问?”

“赦免?你有何需要本宫赦免的?”

武氏问了一句,张昌宗立即端端正正的一揖,躬身大礼朝武氏一拜,恳求道:“小子所求的赦免,乃是为郑太太而求!”

“六郎!”

上官婉儿不禁哀哀地叫了他一声,脸色苍白,神情有些软弱,想也不想的起身跪到武氏身前,匍匐着道:“太后,六郎年幼不知深浅,是奴没有教好他,请太后治罪!”

太平公主讥诮地看上官婉儿一眼,面色平淡,让人看不出心中所想,不过,看张昌宗的时候,眼白翻的那个大啊,张昌宗再傻也看出来了,何况他自认也不算傻。

他觉得,若论心眼儿,十个他也不见得比得上一个武氏,还不如坦然相求,说不定武氏还会可怜他们师徒,赦免无关紧要的郑氏。

“师父,您怎么……”

“噤声!不许在太后和陛下面前胡言乱语!”

上古婉儿斥责了他一句,眼神带着逼迫和惶急之色,冲着张昌宗暗自摇头。张昌宗张了张嘴,不禁有些心软。他的婉儿师父在武氏面前活得小心翼翼,曲意逢迎,他这临时起意的恳求,想是吓到她了。

张昌宗闭嘴,不再多说,只是跟着上官婉儿跪伏于地,然后,安静地等着武氏的裁决。

武氏看俩儿师徒的反应,显然,上官婉儿事先并不知道,这是张昌宗自己决定的,并没有禀告上官婉儿。武氏看看跪伏于地上的师徒俩儿,缓声道:“你二人都起来吧,此事乃是六郎自作主张?”

上官婉儿不好回答,张昌宗抢着不好意思的抓着后脑勺,惭愧的道:“不敢瞒太后,确实是小子自作主张。马蹄铁弄出来原是想帮助义母的马球队赢球的,不想作用没那么大,也就没多想。太后英明,看出小子等看不出的妙用来,还说小子立功了!小子才临时起意,厚着面皮求太后赦免。是小子恃宠生娇,逾越本分,请太后责罚。”

上官婉儿制止他的用意,这会儿张昌宗也回过味儿来了,自觉自愿的请罪,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为上官婉儿招祸。男子汉大丈夫,自己做事自己担!

武氏看他认错认得十分诚恳,面上神色和缓了几分,道:“以六郎辩才无碍,为何不说你是出自一片孝心,若是如此说,本宫或许不止不罚你,还会赦免郑氏?”

张昌宗认真道:“虽说小子确实出自孝心,想解师父之忧,替师父孝顺太太,但是,提出此事确实是小子自作主张,错了便是错了,不能因为出发点好便忽略过去。小子二叔曾教过,做人当心正。此事是小子做错了,请太后责罚!”

“令二叔……是时任长安令的张鲁客?”

武氏问了一句。张昌宗立即答道:“回太后,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