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儿的闲话,张昌宗自然是不知的,他赶回家里,把结果告知韦氏,韦氏立即就把今早说好的工匠找了来。
两进的院子,收拾起来简单,清理瓦片屋顶,检查木头是否有老朽什么的,都挺简单,麻烦的反而是院子的整理。
韦氏询问他的意见,张昌宗道:“阿娘,时间紧迫,不用多复杂,简单的把屋子修缮一下,把院子里的杂草、地面整理一下就好,其余的,不如留待郑太太来做主,这里就是她今后要居住的地方,若是由她亲自做主,想来居住起来会更自在些,免得有寄人篱下之感。”
韦氏一震,伸手揉了张昌宗的脑袋一把,道:“你倒是想得细致,也罢,我就让人洒扫好,备下铺盖这些,剩下的就交由你郑太太来做吧。”
房子的事情弄好张昌宗又马不停蹄的跑去公主府,求太平公主帮忙:“义母,你知道京中哪个牙行比较可靠吗?烦请介绍相熟的牙行,我想买几个小丫头伺候我郑太太。”
韦氏不是不知道牙行的人,他们家也买过奴仆,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奴仆跟奴仆是有区别的,不同的牙行出来的人也是不同的。若是自家用,自然可以慢慢调教,但现在是买来伺候人的,自然只能买调教好的。
张昌宗宁愿多花钱,也想买机灵点儿,得用点儿的。他想着,也不用全部买好的,买两个好的,再买上两个品性过得去,但技能可以稍微笨一点,让老太太有点儿事情做,免得她太清闲了胡思乱想。
三日后,张昌宗一大早起来直奔皇宫,先去找婉儿师父,武氏今天终于仁道了些,放了婉儿师父出来迎接亲娘。师徒俩儿一汇合,忙不得多说便直奔掖庭宫,等着郑氏出来。
“师父,来了吗?”
师徒俩儿动作几乎一模一样,两人伸长脖子直勾勾的望着掖庭宫的大门,良久,大门终于缓缓打开,迎着朝阳,走出来一个穿着青色旧衣裙的妇人,迎着光,面容看不清楚,只看得到她花白却梳得整齐的头发,通身干净,脊梁挺得笔直,行走间,通身的气派并不曾因为简陋的衣饰而显得畏缩,出来,在两人身前站定:“婉儿?”
张昌宗清晨起来,照例练武背书,完了随便吃了两个油饼,便催促着套了马车,直奔张鲁客家去。长安城以朱雀大街到明德门为中轴线,东为万年县,西为长安县。张昌宗家也在长安县,比起去公主府或是驸马府,张鲁客家真的不算远了。
作为县令,张鲁客自然是居住在县衙的,请人去通传后,没等多久就被迎进去,进去就看见二婶何氏站在门口张望,见他进来,满脸笑的看着他。
“二婶最近可好?可有想小侄?”
张昌宗笑嘻嘻地上前行礼,礼还没行完就被二婶一把搂怀里:“好,好着呢,快进来,二婶盼你多时了,一直不见你上门,莫不是忘了二叔、二婶了?”
张昌宗顺着在二婶脸上啾了两下,哄得她开心了,笑着道:“怎么会忘了呢?每个休沐日不是都过来吗?其他时间二叔要上职,小侄要上学,分不开身,二婶若真想小侄了,怎么不过来我家呢?可见也只是嘴上想想,哄小侄玩呢。”
“你这刁钻的小子,我还没说你,你倒编排上我了!”
张昌宗嘻嘻一笑,被何氏拉着进去。二婶家的姐姐们,多已出嫁,未出阁的唯有最小的姐姐三娘,比张易之大三岁。此时自然是在家的,看见六郎来了,笑着跑出来:“六郎,今日不上学吗?怎么有空过来的?你等着,阿姐给你拿好吃的。”
张昌宗连忙阻止她:“阿姐不用忙了,小弟今日本是要上学的,不过是有急事向先生请了假,说两句话就走。”
何氏一听,问道:“六郎所来何事?一家人不用说两家话,你且道来便是。”
“喏。二婶,小侄先前拜了宫中的上官才人为师习文,二婶可知晓?”
要向人借房子,自然要说清楚,何况其中又牵扯着过继的因素。二叔、二婶是真疼他,张昌宗不想造成什么误会伤彼此感情,所以,从头开始说,三言两语把事情交待清楚。
说清楚了才开始解释:“我郑太太这些年一直在宫里,虽有师父照看,但也不得自由。如今好容易能离宫外居,她一个人无人照料也不行。不瞒二婶说,离宫前,师父是给了我金钱的,但为了能让小侄就近照看,便想着在我家附近赁房子居住。婶婶家的房子空闲着,离我家不过一墙之隔,若婶婶最近没有另作他用的打算的话,可否赁给小侄,以让我郑太太居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