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郑屹上门

“喏。”

张昌宗转头把郑屹领着进去——

郑氏已然在首座坐着,见张昌宗领着人进来,眼圈微微一红,却并未失去镇定,嗓音略暗哑的问了一句:“你是哪一房的孩子?”

郑屹快走两步上前,跪倒郑氏跟前,恭声道:“姑母,家父郑茵,小侄乃是九郎。姑母受苦了,小侄来迟了!”

郑氏听到郑茵的名字颤了一下,暗哑的声音都不禁有些颤音:“你竟然是三郎的孩子!当年我没入掖庭之时,还未曾有你,难怪我不认识你。”

语气间淡淡地失落与伤怀。

郑屹连忙道:“我们这一房如今只小侄在京城去学,从兄获得姑母出宫的消息后便使人连夜送信回家,小侄在京中便先来看看姑母,父亲、母亲、大伯、大伯母已从荥阳赶来,不日即到。”

郑氏先是一惊,旋即苦笑道:“何苦为我奔波!我在六郎这里,吃得好,睡得好,六郎一家待我如亲长,你且去信你父母他们,让他们不用来了。”

郑屹慨然道:“恕小侄碍难从命,姑母与父亲骨肉分离二十多年,以前在那种地方,家里有心无力,如今既然出来了,自该骨肉团聚。”

郑氏幽幽一叹,没说什么,只是拉过六郎,对郑屹道:“这是宫中才人的弟子张家六郎,我能出宫便是得他之助,若你真有心,便代我谢谢他。”

郑屹应着:“喏。”

张昌宗本来安静地当自己是壁花,把空间让给姑侄俩儿叙旧,结果郑氏突然来这么一出,果断不装壁花了,赶紧道:“弟子是师父的弟子,太太是弟子的太太,解太太之难理所应当,何须谢?也不当谢!”

郑屹道:“一桩归一桩,六郎虽是才人的弟子,论礼该是我的子侄辈,但姑母托你之恩得以脱难也是实情,你对我们郑氏有恩,该受我一礼才是。”

张昌宗推辞半天,见推辞不过,见郑氏坚持,便只受了郑屹半礼,完了自己又还了一礼。见礼完毕,郑屹道:“小侄今日来,乃是先来看看姑母,好给赶路的父母报信,以让他们安心。小侄先来认认门,看看六郎。”

说着,朝身后的随从看了一眼,那随从立即递上一张礼单,张昌宗接过,直接递给郑氏,以郑氏为主的姿态表达得十足。

活了两辈子,张昌宗都是这个样子,要为了一个老太太去改变吗?

张昌宗扪心自问。想了想,还是从内心表示拒绝,且不说活了两辈子,这是他最舒适的姿态,只说为了一个他连性情都没摸清楚的老太太就去改变自己……感觉忒谄媚,忒过讨好了。

且等两人的性情,彼此都摸得差不多了再说,那时候的改变,就是为了替婉儿师父孝顺老太太而做的迁就和退让,是孝顺,也是磨合后的退让。他小他让一点是可以的。时机不一样,性质便不一样。这般想着,张昌宗也就没多说,依旧好吃好喝,嬉笑怒骂,自由自在。

第二天,老太太起得比张昌宗还略早些,张昌宗起来的时候,老太太已经在廊檐下拿着器具在碾茶叶。

张昌宗一边活动筋骨一边凑过去看,问道:“太太要煮茶汤吗?可有需要弟子帮忙的地方?”

老太太一边轻轻地推动碾茶叶的碾子,动作娴熟自如,有种奇异的悠然之态,淡然道:“不用,你快去做你的功课,坚持了这么多年,莫要因为我这点小事而误了,我这里有阿静她们足够了。”

张昌宗看看已经摆开的器具和三个在一旁候命的侍女,应了一声,跑去锻炼自己的,依旧每日练武射箭,背书跑步,等他做完回来,又去浴室冲了个澡,浑身清爽的跑过来,老太太居然才刚开始在小炉子上烧水。

张昌宗蹲着看,老太太的动作十分优雅,从容不迫,明明是看着很繁琐的事情,在她做来似乎是一件极为自然闲适的事情,看着就觉得赏心悦目。

张昌宗见过韦氏和几位嫂嫂煮茶汤,时人家家都会煮茶汤,宴客的时候,多要煮上一锅,与客人一边喝茶汤一边闲聊,这是时下的风俗习惯。

但她们煮茶汤和郑氏煮茶汤……张昌宗摸摸心口,果然无法昧着良心说好看。老太太不愧是世家出身,跟他们这种老百姓相比,在这样雅艺上更加的家学渊源。

“六郎可想学?”

“太太愿教弟子吗?”

张昌宗很挺感兴趣的。老太太用的这套茶具是太平公主送的,茶叶等煮茶的东西是上官婉儿给的,都是上等的。

郑氏道:“以前在宫里,无有条件不曾教过你师父,如今在家里,倒可重拾旧艺,教你正好。”

张昌宗立即起身,躬身作揖:“弟子多谢太太,弟子愿学!”

郑氏当下便开始为张昌宗讲解起来,动作如何做,力气如何使,碾茶叶,碾调料要碾到什么程度,水如何选,如何烧,茶汤如何煮等等,事无巨细,耐心地一一与张昌宗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