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登位

李显好在还没失了理智,连忙道:“岂敢!母皇在位,无有传诏天下,怎可擅自登位?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吗?”

张柬之眼带欣慰的点头,道:“如此,请殿下亲赴陛下寝处,请陛下下旨,令太子监国。”

李显静默了片刻,眼神盯着后殿的幔帐看了半晌儿,面色变来变去,终下定决心:“好,孤这就去求见母皇,诸位卿家且等一等。”

“喏。”

众人应着,李显掀开幔帐,向内走去。幔帐内,女皇陛下已然重新躺下,双目闭着,也不知是睡着了还是在养神。

太子行礼:“启禀母皇,请母皇拟旨下诏。”

榻上的女皇连眼都未睁开,道:“太子帐下有三位忠臣,玉玺也给了太子,太子又何须来烦朕?”

李显道:“国之大事,事关天下江山社稷,耽搁不得,还请母皇下诏。”

女皇倏然睁开眼,目光冷厉的瞪了李显一眼,闭口不语,显然不想再搭理他。李显等了片刻,见女皇不语,遂干脆道:“儿记得母皇宫里,昔日拟旨之人乃是上官,既然母皇龙体欠安,儿便去请上官来,烦她替母皇拟一道太子监国之诏令便是。”

“婉儿?”

女皇眼神一闪,瞬间明白过来:“好,好,好,朕果真是老糊涂了,竟不知身边之人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竟能与太子来往,婉儿真是好本事!只是可惜……”

可惜什么,却不曾言说,只是意味不明地看太子一眼,看得太子心头急跳却强撑着不为所动。

女皇淡淡一笑,再度闭目不语。

第二日,颁下制书,令太子李显代理国政,大赦天下;赦上官婉儿幽禁之罚,赦太平公主流放之罚,可归京。

第三日,代理国政的太子李显任命袁恕己为凤台鸾阁侍郎、同平章知事,又选派使者十数人携天子玺书前往各州安抚;

第四日,女皇传位于太子李显,避居迎仙宫,并请复大唐皇后位份。来年正月,太子李显登基,年号神龙,昭告天下九州四方,是为中宗。

同日,因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桓彦范、敬晖五人匡扶有功,封张柬之为汉阳王,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袁恕己为南阳王,崔玄暐为博陵王。乃自唐以来,除武氏诸子外,首度有异性者封王。

一月后,中宗册正妃韦香儿为皇后,隔日,册封上官婉儿为皇贵妃,晋太平公主为长公主,又晋封诸子为王,晋诸女为公主。

莫成安刚说完,一阵脚步声响,立即冲进来许多披甲执刀的士卒,把女皇的寝殿团团围住!

“何人为乱?”

帐中龙榻上的女皇坐起身来,厉声呵问道。

帐外,张柬之行礼道:“启奏陛下,羽林卫大将军方晟瑞御下不力,麾下士卒哗变,危及宫闱,太子担忧陛下安危,命臣等率左右羽林卫将军麾下士卒平乱,如今动乱已平,惊扰陛下,臣等万死不辞。”

“方晟瑞?不可能!那是六郎带出来的人,定不会背叛于朕。”

女皇断然呵斥一句,让莫成安扶着从帐内出来,幔帐外,当先跪着太子李显,太子身后跪着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还有披甲带刀的桓彦范和敬晖,这两人虽然跪着,手却没离腰上的刀。自然也看到了被士卒押着的一身血迹、奄奄一息的方晟瑞。

女皇如何还不明白,目光幽幽地扫视一圈,不慌不急,一如往常坐到御座上,目光当先投向太子:“太子,是你的主意?既已平乱,便回东宫去吧。”

太子被问得一缩,情不自禁地几乎是下意识的便紧张起来,嘴巴开阖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桓彦范立即上前,道:“陛下,太子怎能再回东宫去?昔天皇以爱子托付陛下,如今年齿已长,怎可久居东宫!天下人心,久思李氏,臣等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愿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意人望。”

女皇连看也不看他,一双幽冷的眼只在人群中扫视,待看到桓彦范身边的人,顿了顿:“李湛?李义府之子乎?朕素日待你父子不薄,何以有今日?”

李湛满面羞惭,立即跪到,埋头不语。

女皇轻嗤一下,又看向张柬之与崔玄暐:“别人都是经人推荐而起用的,唯有你崔玄暐乃是朕一手提拔,你怎也在这里?”

崔玄暐不慌不忙的答道:“臣在此正是为了报答陛下之大恩大德。”

女皇也不生气,竟仰首大笑起来:“好,好,好一个忠臣良将,好一具赤胆忠心。太子,朕已是老迈患病之身,太子何以这般着急?”

太子羞惭无语,跪伏于地,不发一言。桓彦范道:“陛下,天意如此,请陛下传位。”

女皇扫视一圈,连太子在内,在场诸人竟无一人敢与她对视,女皇嘴角浮上一抹讥诮之色,淡然:“罢了,莫成安。”

“老奴在。”

“把东西给他们。”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