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章 堵上门

碧玉红颜泪 墨轻愁 3436 字 8个月前

阳春三月,桃花儿红,柳树儿青,一派欣欣向荣之像,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

杨若梦到自己和三两好友去郊外游玩,准备去那白马湖钓鱼,然后做一顿全鱼宴。

她的钓鱼技术好,那鱼饵也是最好的,因此不一会,就钓了满满一篓。

那鱼儿身上银光凌凌,活蹦乱跳,看着就喜气,

杨若心里美滋滋的,想着要将这些肥美的鱼儿,变成美味佳肴,

忍不住就笑出了声。

却不想就在这时,一道声音,陡然从她耳边诈起,接着便感觉到耳朵一痛。“你这个死丫头,太阳都晒屁股了,还在这里装睡。还笑,做什么清秋大梦呢,亏我那么含辛茹苦的将你们几个养大,你这个没良心的小白眼狼”

熟悉的骂声,将杨若彻底骂醒了。

眼睛一睁开,家徒四壁,屋里连个像样的凳子都没有,旁边一排黑不溜秋的矮柜,放着姐妹们凌乱的衣服。

这时她恍然想起,自己不是在现代,而是悲催的穿越到古代了。

以前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的小资日子,彻底离她远去。

杨若这才想起,自己突然穿越到了,名为成国的历史朝代。

这个朝代在华夏的历史书中,是没有的,但是很多事物,又让她有些模糊的熟悉感,似乎都在以前的古装剧中看到过。因此可以将这里,看做是类似华夏古王朝的平行世界。

这里没有三国时代,唐朝过后,就是成国,然后再是宋朝。而这个成国,却存在了三百年,出了好几个有名气的皇帝。

当然这些知识,都是杨若,翻开家里的地理图志看到的。家里的人,却没有几个认识字的,但是在矮柜的角落里,能找到这样的书,这点让杨若有些奇怪。杨若穿越过来的地方,名叫

这里的人,重视农业,重视文化饮食,但实际情况却是,物质及其匮乏。

而杨家就是这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户农家。

这是杨若从现代穿越到古代的第七个早上,她前两天掉到河里,昨天身体刚好点。就被王氏耳提命面,在这样的叫骂声中醒来。

“哎,娘,我知道了,你轻点,我的耳朵快要被你拧下来了。”杨若嘴里讨着好。不着痕迹的从王氏的手里逃脱出来。

“知道就好,给我长长记性。我像你这么大,都嫁给你爹了,每天早上服侍公公婆婆吃早饭,你到现在还给我赖床。”王氏板着脸,嘴里絮絮叨叨,手却已经放下了。

杨若顿时松了口气,将唯一一件,被改过几次的碎花盘扣衣套上,她的手和纽扣打了好几次架,才将那复杂的纽扣扣好。

下面倒是简单,一条黑不溜秋的宽腿裤,裤子里面都是光的。

这样的装扮,上辈子她打死都不会穿,可是现在这身衣服,却是她最好的行头。

突然杨若感觉一阵尿急,急忙朝茅房跑去。

进门的杨青差点被她撞倒了,不由骂道“哎呦,阿若你作死啊!”

杨若却调皮的朝二姐吐了吐舌头,跑到门口。

到了外面,却见一个四十左右年纪的婶子,正推着自家院门,自顾自的走了进来。

只见她穿着玫瑰红中衣,外面配了件比甲,下面穿了条马步裙。头发梳的精光,鬓角处还戴了个亮闪闪的珠钗。

来到这里,杨若还是第一次看到穿的这么光鲜的人。

不过,她肚子实在太痛了,因此两个人打了个照面,都没说话。

那吴氏进门时,刚好看到一个女孩的侧脸,和漂亮的侧影,心道,这姑娘倒是长的水灵,那小身板也好看。

可惜她家那小子,到现在还没娶媳妇。

若是

看到王氏没出来,吴氏故意咳嗽了两声。

王氏听到那熟悉的声音,面色不由的一阵抽搐,却又不得不换上笑脸,迎了上去。

“呦,是吴婶子,今天你怎么有空来了?”王氏装作热络的样子。

那吴婶子将这寒酸小院,四处打量了下,看到灶台上搁着几块发黑的饼子,散发出一股怪味,她嫌弃的用帕子捂住嘴巴,远远的避开了。

只听她道:“我说王家媳妇,你不会不知道,我今天是来干嘛的。今儿个是初几了,你们说的话也该兑现了吧。”

王氏一听,脸上顿时现出恍然大悟的表情,她不由笑道:“这时间咋过这么快,我记得跟你说好,是十五给钱的。”

吴婶子心里一阵冷笑,让你给我装傻。“是啊,你说好十五,今天是初几?”

王氏想了想道:“十八!”

“是啊,都十八了。亏我还等着你们将银子送过来,却不想,连你们的人影都看不到。我也跟你明说了,说好的本金和利息,六两半可是一分都不能少。”

王氏一听,心里不由抖了一下。

去年年底时,他家男人杨大明摔断了腿,杨家问吴氏借钱,那时借的是三两银子。后面这三两银子没还清。月初的时候,杨若掉到河里,差点淹死,请大夫时,又问吴氏借了二两银子。

这统共加起来就是五两银子。

杨大明腿刚好没多久,这上工的时间,刚到一个月。他在酒馆的工钱,一个月一两银子,说来也不低,可是家里就他一个劳动力,却要供应六口人的吃喝用度。

家里四个孩子,老大杨翠脑子不好,只会砍柴,剩下的三个,都只会带着一张嘴巴吃饭。

哪里会挣什么钱。

若说平时能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也就王氏织布能做点小钱,可是一匹布,最少得做上一个月,一个月也不过做到三百文钱。有时杨翠会卖点柴禾,可是那钱,等于没有。

所以此时吴氏前来要钱,可就是釜底抽薪,要他们的命了。

“吴婶子,怎,怎么这么多,我记得我们问你借了五两银子来着?”

吴氏冷笑道:“呦,你真当我家,是开慈善堂的,当时你们借钱的时候,可是白纸黑字写好了的,说好了是三分利息,这利滚利,到现在最少要还上六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