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头随手抓起一把黄豆:“你们看,这些豆子跟我之前卖给你们家的豆子是一样的,都是今年收回来的新豆子。”
秦穆仔细看了看,又闻了闻味道,满意地说道:“豆子确实不错,价钱怎么算?”
老杨头搓了搓被冻得通红的手,小心翼翼地问道:“还是按先前的价格,你看行不?”
“行啊。”
对方没有借着量大压价,老杨头心里松了口气,忙不迭地说道:“那我这就帮你们把豆子搬到车上。”
三人说干就干,撸起袖子就开始搬运豆子。
一筐一筐的黄豆被搬上牛车。
前来围观的村民们都看得咂舌,一口气买这么多的豆子,这人家里真够有钱的啊!
有那心思活络的村民,试着上前询问:“你们还要买豆子吗?我家地里今年也收了不少豆子。”
秦穆:“收啊,不过这一趟已经够多了,再多的话牛车受不住,等下次吧。”
那人立刻喜笑颜开:“我姓魏,家就住在前面不远处,你们下次来咱们村里收豆子的话,记得来找我啊!”
“好。”
其他村民见状,心想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啊,但凡是那些家里种了豆子的人家,都纷纷开口推销自家的豆子。
秦穆都一一应下,表示以后肯定还会再来的。
一千多斤豆子全被搬上牛车,王长胜一边喂牛吃草,一边摸摸它的额头:“这趟真是辛苦你了,回去多给你弄些好饲料。”
旁边的秦镇越正在跟老杨头结账。
“这是六钱银子和五十个铜板,你数数看。”
老杨头向邻居借来小称,仔细称了称银子的重量,的确是六钱重,不差分毫。
他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兴奋得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放才好。
现在他满脑子都在想,等了来年还要种豆子!
种豆子能发财!
秦穆:“你们村里是不是有人卖牛乳?”
老杨头回过神来,忙不迭地点头:“对对,村里的宋书生家里养了两头奶牛。”
“他家怎么走?”
“我带你们去吧。”老杨头跟媳妇儿打了声招呼,随后就领着秦穆和王长胜往宋家走去。
自从开了作坊之后,黄豆的消耗速度就快了许多。
才小半个月的功夫,先前老杨头送来的三百斤黄豆就见底了。
秦穆准备去一趟阳波村,多买些黄豆回来,唐蜜想起牛奶的事情,细细交代他。
“你去阳波村的时候,顺带问问村里有人卖牛乳吗?有的话就买个几十斤回来,另外再看看有没有人卖粟米,有的话也买几十斤吧。”
秦穆认真记下:“我知道了。”
唐蜜将一个沉甸甸的荷包交给他:“这里面是十两银子,你收好了,路上别弄丢了。”
秦穆将荷包塞进衣服里面,拍了拍胸口:“放心,不会丢的。”
秦镇越叮嘱道:“路上小心些,早去早回。”
“嗯,你们快回屋里去吧,外头冷。”
“等你走了,我们就回去。”
这次秦穆依旧是借了王大娘家的牛车,负责赶车的人换成了王长胜。
秦穆爬上牛车,王长胜驾着牛车,渐渐走远了。
直到再也看不到牛车了,秦家人这才回到屋里。
路上秦穆从脚边的麻布袋里面拿出两根胡萝卜,自己留一根,扔一根给王长胜。
这是出门时唐蜜塞给他的,说是让他在路上当零食吃。
还真别说,这胡萝卜跟外面的胡萝卜很不一样,吃进嘴里格外的脆嫩,汁水饱满甘甜。
秦穆三两口就吃完了一根。
王长胜舔着脸问道:“还有吗?再给我一根呗。”
秦穆随手又扔了一根胡萝卜给他。
王长胜边吃边说:“这胡萝卜是你家种的吗?种得可真好啊,我家也肿了胡萝卜,滋味儿没你家的好。”
秦穆也觉得自家种的蔬菜比别家要好吃,但他没有接这话。
阳波村比东河庄要小很多,整个村子加起来也就五十多口人,当牛车进入村里的时候,很多人都好奇地出门来看。
还有些小孩子跟在牛车后面嬉笑打闹。
秦镇越问了路边的村民,很快就找到老杨头的家。
老杨头快步迎上来,非常意外:“你们咋来了?”
秦穆:“家里的豆子用完了,我们来买些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