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大军入滇省后,他们同样喜欢用它作零食。在他们的驻地,这一做法简单的零食,逐渐为其他民族所效法,大家也乐意用它作为上山下海劳作完后充饥的干粮。
就这样,在辗转相传中,人们不断加工改进,终于成了一种美食,被人们冠以豆末糖之名。
清中期,豆末糖制作业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一时间闻名遐迩。已逾七百五十余载,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听完介绍后,velgan震惊的张大了嘴巴:“欧买噶!我的上帝,七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比我们国家的历史还要久远。
豺,我突然觉得这个任务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谁说不是呢。这个小糖块要做到18层,光想着就很难,别说上手做了。”老豺也苦笑道。
进了生产车间,看完了一整套的机械生产流程,几人被带到了一个单独的小工坊。
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在巨大的案板前等着。
经介绍,这位是清代豆末糖世家的第五代传承人周文福。
老人清了清嗓子,对几人说道:“70多道工序不可能一一给你们展示,只能把最后这几道工艺教给你们。”
说完,老人便开始操作。
铺满豆末的案板上,老人把一张压制成a2尺寸的饴糖撒满豆末,然后对折起来再用擀面杖擀平。
再撒上豆末,再擀平,反复对折4次以后,变成一个小枕头一样的形状。
“看!现在已经16层了,教你制作的层数到这就行,再往上增加的话你们也完成不了。”
说完老人开始搓揉这坨加工了一半的饴糖,揉搓成10厘米左右的圆柱状后,将其放入一个称之为拉糖机的工具里面。
老人摇动一旁的把手,机器的另一头就有直径1厘米左右的糖条被拉了出来。
拉出来的糖条被截断成60厘米,一条条排列在一起。再撒上一层豆末,将其切成5厘米左右的小块。
“你们都看清楚没,先来上上手?”老人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