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后退者死

激战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未时过后,郑鸿逵的人马再次抵挡不住,双方兵力基本上相当,虽然高杰的人马比郑鸿逵多出五千,但除去突然遭伏伤亡的数字,双方兵力大致扯平,郑鸿逵的人马抵挡不住的原因主要是高杰的援兵开到了。

因这里离泗州城只有五十里地,几万人马在这里混战了几个时辰,早有斥侯飞马报于了泗州城,留守泗州的总兵姜成听说他们伯爷和夫人在他的眼皮底下被伏击,惊得魂不附体,立即披挂,倾巢而出,五千守城之兵全部出动。

姜成将所有骑马的兵将集合在一处也有近八百人,作为先锋,他亲自统领,剩余的四千余人交给一名参将负责督领,作为第二梯队,姜成带着八百马队风驰电掣般开了过来。

五十里地骑快马只半个时辰便赶到了,别看先锋部队只有八百人马,但对郑鸿逵的人马造成的冲击不容小觑,主要是姜成的八百人与高杰的人马前后夹攻,内外合击,因此郑鸿逵只好再分出一部兵力对付姜成的人马,以免腹背受敌,郑鸿逵的人包他本人在内本来就是在力战,这一分兵就更显得捉襟见肘了,随着激战的持续,他身边的将校急剧减少。

又过了半个时辰,四千余泗州兵陆续开到投入战斗,郑鸿逵的人马这下彻底顶不住劲儿了,很快陷入高杰人马的包围之中。

如果说刚才高杰是负气死战,现在心平气和了,虽然自己伤亡惨重,但他看出来了,郑鸿逵败局已定,此人的家族势力庞大,在朝中权势熏天,自己现在不被朝廷所容,正好利用他做点文章,想到此他命部下暂停动手,对郑鸿逵喊道:“郑兄且慢动手,可否听在下一言?”

郑鸿逵带两万人马在盱眙一带埋伏,按照朱由崧的旨意,为的是掐断泗州兵的归路,因此他们在这一带隐伏了几天,邢氏的人马出泗州经过这里的时候郑鸿逵按兵不动。

侦查兵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兵种,古代行军打仗离不开他,有骑兵也有步卒,深入敌后,侦查敌情,传递情报,汉代时称从事这一行业的兵种称为斥侯。唐宋以后有的史书上将斥侯改称探马或探子,无论称号怎么改都是指古代的侦查兵。

邢氏掌兵出泗州先是开往凤阳,后又改道仪真,两万多人马的行动规模也不小,当然也有不少斥候或叫探马为他们探查敌情,传递信息,然而他们却未发现郑鸿逵这支隐伏在家门口的人马,何也?

按说两万人马的目标可不小,郑鸿逵在这一带埋伏了还不止一天,邢氏了两万五千人马从这里经过却丝毫未察觉,主要是因为这里离泗州很近,斥候们都忽视了,正所谓“灯下黑”,另外这里地形相对复杂,郑鸿逵掌兵多年,锦衣卫是他的老本行,将队伍隐伏之后,在这一带派出精干斥侯进行反侦查活动,没有发现他们的斥候就不说了,发现他们的斥候也被郑鸿逵的人解决掉了,因此才没有被发觉。

但是这支队伍再折回来的时候,郑鸿逵可不能再放过他们了,他早就看好了有利地形,两万人马突然杀出,先是弓弩后是冲锋,高杰的人马死伤无数,纷纷溃逃,但逃也没地方逃于是被分割包围。

但高杰的两万五千人马并未被轻而易举地吃掉,双方激烈半个时辰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因郑鸿逵受伤,高杰和邢氏组织反扑,郑鸿逵的人马反而被杀得大败退向谷口,高杰和邢氏带着人马穷追猛打。

一时间,二里多地长的山谷,从两旁的山顶到山沟以及半山腰到处是拼杀的场景,到处是尸体,血流成河。

兵败如山倒,郑鸿郑的人马眨眼间就退到了谷口处,形势急转是郑鸿逵没预料到的,本来主动权在他这一方,他也原本认为这一仗高杰和邢氏这支人马或被杀或被俘,可是结果反过来了,伏击战打成了这样,郑鸿逵不得不承认自己低估了高杰和邢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