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营亲卫们这样想着,拼杀起来就格外卖力,另外皇上在旁边亲自观战,有钢当然得使到刀刃上,谁不想护驾立功露一鼻子?因此皇上这些甲衣卫士个个如下山的猛虎,拼斗起来像打了鸡血一样。
有一个执戟武士连着刺翻了三个贼众,因躲闪不及后背挨了一矛,武士一声惨叫被穿透了,矛锋鲜血淋漓,武士身子一震手中长戟抡不起来了,这时迎面又一个贼兵扑上来,抡刀就砍。
这名武士把头一偏,这一刀正中肩头,又是一声惨叫但武士仍没倒下,奋力抱住这名贼兵,直到胸前的矛锋刺进贼兵的胸膛,二人才双双倒在血泊之中。
有一个使刀的武士连着砍翻了两个贼兵,却被冲过来的四个贼兵所包围,奋战中刀折为两断,他用手中的半截刀还在拼杀,最后,四个贼兵的长矛一挤捅进他的腹部,使残刀的武士惨叫一声,一口鲜血喷出,不偏不倚喷得四个贼兵满脸是血。
四个贼兵觉得脸上一热,又腥又粘,不太得劲儿,眼睛还模糊了,赶紧用手抹脸。
这时这名武士咬牙把手中的断刀奋力掷出去了,正中一名贼兵的面部,一声惨叫,血箭狂飙,这名贼兵捂着脸倒下了,这时那名使刀的武士也断了气。
尽管朱由崧的御营武士打得惨烈,但毕竟是寡不敌众,贼兵孤注一掷了,见到朱由崧像是看到了猎物一样,一副志在必得的样子,尤其是高进库不止是马上功夫过硬,步下功夫也很有两下子,手中长枪使开了,前刺后挑,左右狂扫,一条枪都使活了,忽而是枪,然而是棍,枪走一条线,棍扫一大片,无人能敌,没出一支烟的工夫,惨死在他枪下的甲衣武士就多达二三十个,御营卫士越来越少,根本抵不住贼人的冲锋。
刚开始的时候朱由崧还真不屑亲自动手,只是把冲到他近前的贼兵给解决掉,现在一看这高进库真有两下子,杀了自己这么多卫士,不能再让卫士们白白送死了,因此他凌空一掠便跳到了高进库近前,对还在拼命围攻高进库的几名武士喝令一声:“尔等都退下去,把姓高的交给朕了!”
深更半夜的,宫门外这么多人马如此折腾,龙榻上睡觉的朱由崧不可能不知道,更莫说他对李成栋加着十二分的小心。
陈献策分析得不错,朱由崧压根对李成栋就不信任,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穿越者,自然有他的用人观,尽管他不知道此次李成栋投降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正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管他李成栋历史上是忠是奸,此人复杂反复已经盖棺定论,他现在虽然缺人手但却不愿用这样的人,否则哪一天李成栋一反性再给他来复杂反复,岂不是自寻烦恼?
但朱由崧却没有抓他,反而同意他投降归顺,戴罪立功,这正是朱由崧出于人心向背的考虑,皇上好当,人心难得。当时要杀一个李成栋如屠猪宰狗般容易,也不是没有借口,但那样无疑会给世人留下口实,毕竟李成栋等人已经弃械投降,而且还有立功表现,毕竟自己在大明军民中已经树立了不诛连无辜,不滥杀俘虏的仁君牌坊,当李成栋跪在他面前乞降叩头时,要杀了李成栋无疑于自损形象,以后谁还愿意投降归顺朝廷?朱由崧可不愿意做那样的傻事,思忖之后才决定这样玩他一下。
朱由崧当然知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道理,他是一国之君,想要除掉一个叛臣,跟捻死一只蚂蚁一样有把握,只不过是早两天或晚两天的事而已,眼前要做的是不能让李成栋跑了。
因此他才在行宫召见了黄得功并说出那番话,就是为了让黄得功监视李成栋,待时机成熟时就拿其开刀,可是朱由崧也没想到,李成栋这么快就给了自己杀他的机会和借口。
在龙榻上正睡得香甜的朱由崧得报之后,一点也不生气,反而乐了,朱由崧不得不感叹:这个李成栋真会往朕的心窝里钻呀,生怕朕为他的事忧心操劳,赶紧来找死就干净了。嗯,就充这一点,朕可以给他留个全尸。
朱由崧披挂整齐,现在他带着一支御营武士要到外面看看第一个来替李成栋送死让他宽心的高进库究竟是何许人也!
朱由崧这一冲出去,随行护驾的御营亲卫们直咧嘴,暗道我的皇爷真是天胆,遇上这种事惟恐避之不及,哪有顶贼上的?纵使您功夫在身,但深更半夜的贼人来了多少,有何预谋,我们全然不知,刀枪无眼呢,换上其他的帝王早就骇得面目变色,让我等保护着逃之夭夭了。您难道还打算以万尊之身跟贼比划比划不成?我们这么多人护驾呢,得功侯爷马上也会赶到,用不着您亲自动手!
朱由崧这一出现在行宫门口,谈笑风生,镇定自若,不仅令他的御营亲卫不解,还把高进库的人马给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