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还认为着朱由崧的人马会在这些牛群的后面冲锋而来,让他们措手不及,但一直等到天亮,后面竟然没戏了。
“这个昏君太狡猾了!”李自成气的扔下这样一句话,带着皇后夫人高桂英和智囊牛金星下城睡觉去了。
白天明军大营依然平静如水,相安无事。
第二天晚上,三更天以后又是如此,朱由崧又释放出三千头牤牛,派出几千人马,只是在后面呐喊而不冲锋。
堡垒中的大顺军将又是一阵的忙活,这种猛烈的箭雨过后,接着潼关城头上的兵将先放炮后放箭,打得硝烟弥漫,折腾得乌烟瘴气。一直撑到天亮,一看又是一群牛再跟他们斗气,好不泄气。
天亮之后,明军又安生了,明营恢复了平静。第三天的晚上,三更天之后程序仍是如此。
这下可把堡垒之中和守城的大顺军折腾的筋疲力尽,直骂娘。而且关键的是,这三天,堡垒之中的弓箭用去大半,城头上的炮弹和弓箭等守城也消耗了不少。
但是李自成等人也不是傻逼,他们似乎已经意识到了朱由崧的用意,明军很快就会真正攻城了,因此白天他们不敢休息,赶紧命令军将伐木运石块,赶制弓箭,往城头上和堡垒之中运。附近的树木山石很快用完,远处的来不及,城中的瓦房建筑都拆了,砖瓦石块木头运上城头,用来守城。
这样,这三天这些大顺军将晚上得跟牤牛做战,白天他们得备军需品,弄得疲惫不堪。
李自成一看,这也不是个办法,谁知道明军哪一天真正来攻城,晚上闹牛战会持续多久,谁也说不清,又不能不戒备,于是和牛金星等人一商议,决定轮流休息,轮流戒备,轮流守城守堡。
这样他们投入战斗的兵力就减了不少,第四天,这就李自成是刚刚调整好战略部署这一天,三更天以后朱由崧放出最后一千头牛。
牛群后面震天动地喊杀声又起来了,比前几天的声势大得多,八万早就准备好的明军拿着弓箭,盾牌,抬着云梯等攻城之物,不再只是呐喊,而是铺天盖地向潼关城扑来。
把猛牛用于战场,并非朱由崧的独创。相传北宋时期的杨六郎抗辽,曾经大摆牤牛阵,打的鞑子们丢盔卸甲落花流水。
今天朱由崧灵机一动,也用起了牛兵。他这也是受穿越前网友在网络小说中的妙笔生华,既然人冲锋不好办,那就让牛冲峰好了,这也算活学活用啦,不管怎么说,人命要比牛命值钱得多。
朱由崧命人把这一万头牛分成了四批,前三批各3000头,第四批一千头,一共分四天放出去。手下的军将也不敢乐,心中狐疑不已,这一招难道能行吗?但也不敢不遵旨照办。
这一天的夜里三更天,三千头牤牛从军营中牵了出来,它们的尾巴上已经做过处理了,那就是全部抹上了大油和湿蜡。
点燃之后三千头猛牛,像发了疯一样向这些堡垒猛冲过来,一支明军在后面摇旗呐喊,击鼓助威,造足冲锋陷阵的声势。
堡垒之中的大顺军一看,明军终于憋不住开始大规模冲锋了,哈哈哈,早给他们准备好了,不怕死的就来吧!
每一个堡垒之中有一名百夫长负责,另外还有一名副职,在他们的指挥下号角声起,一百多名大顺军立即行动起来。一百座堡垒就是一万两千名军队,他们行动迅速,随着夜间,很快全部进入了战斗状态。
他们通过窗口一看远处,铺天盖地的火把晃动,明军呐喊声震天,无数头牲口狂奔而来。
“放箭!”约莫到了射程之内,大顺军将一声令下,强弓硬弩,万箭齐发。
一霎时,流矢如雨,布满了夜空。中箭倒地的牤牛到处都是,有的被射成了刺猬。但是牛是四条腿儿,好几百斤,体格又壮,皮糙肉厚,到底比人能挨。
因此只要没有毙命的牛,继续往前猛冲,无数头牛身上插满了箭支,却仍然往前狂奔不止。
因为天黑,火把的光芒毕竟有限,堡垒内的大顺军起初看不太清楚,觉得明军来得太猛了,只是一个劲儿的狂射。
可是等到距离近了,他们才知道中计了。原来和他们对阵冲锋的没有一个明军,而全部是悍不畏死的牛。
大呼上当之余,大顺军将赶紧传令,停止射箭。他们以为明军是在用这种方式浪费他们的弓箭,竟然想出这种怪招儿。他们当然不能上当,既然你们不敢冲锋,那就让这些畜生冲好了,反正牛也不会爬梯攻城,甚至连护城河都过不了这些牛就完蛋了,因此根本没必要管它们,为他们消耗精力和弓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