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两万人马要打这场阻击战都有信心,一是有陛下亲自指挥。
朱由崧现在是他们心中的神级存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往而不利。不管敌人再强大,他们没有理由怀疑什么。就是死也是尽忠皆烈,将士们经过数次战火的熏陶,对死亡的恐惧早就冲淡了。只要是军人,没有人不愿意与他们的陛下并肩战斗的,这种绝世荣耀,可遇不可求。
另外,朱由崧已经给这两万将士吃下了定心丸。他们的阻击只是临时的,很快,这几十万大军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迥境,因为宋献策指挥着大队人马已经奉旨开始反攻了。
他们在这里先打阻击战,然后打歼灭战。贼军虽众,但已是丧家之犬,至多是乌合之众,肯定不堪一击。
朱由崧的战前动员,可以说做得很到位,两万将士信心百倍,士气空前高涨。
现在朱由崧立马在一处得眼的高坡上,透过长管单筒望远镜,已经能看到大西军万马奔腾汹涌而来的情景。
又过了一段时间,蜿蜒到天边的官道上,肉眼能够看见无数的小黑点像蚂蚁一样在移动。
这些蚂蚁越来越大,渐渐变成了人形。从上面看去,如一条奔腾的狂龙卷地而来,荡起了漫天的烟尘。
来的正是孙可望的主力部队,6万人马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风尘朴朴。
他们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京城附近,复夺京师,这是张献忠中途派人给他们下的死命令。
在他们的身后不远处,黔国公沐天波和中军主将王尚礼,以及抚南王刘文秀,督率着水陆20万大军也正在拼命的往这边赶。
官道上大西军的人马奔腾而来,清晰可见。
“咚,叨——”一声炸药的鸣响,一发炮弹破膛而出,准确落到了大西军的马队之中,接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炸开了花。
几名大西军将连人带马便飞上了天。
第一声炮,也算是一声信炮了了。接下来20门红衣大炮,一起咆哮起来。
成都东部200里左右的石门桥镇,面积只有60多平方公里,这里地势比较特殊。
这一带多是丘陵盆地,整个石门镇共有三条道通往成都。一条是较为宽阔平坦的官道,另两条是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
石门镇的四周绵延至几十里,甚至上百里,不是低山,就是丘陵,要么就是沟壑。
大西军要从凤凰山回防,复夺他们的京师,这里是最近的路,如果他们选择绕走其他的道,那就远的多了。
因此朱由崧立即就选中了石门镇这块地方做为阵地,他打算在这里打一场阻击战,将张献忠的主力先阻住,然后歼灭在这一带。
选好地势以后,朱由崧让队伍停下,两万名军将开始挑沟挖壕,排布阵地,只半天的时间,这里便筑起了一道近二十里地的阻击防御阵线。
在一处丘坡林中,炮营参将丁德昌正在指挥着手下几百将士,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将红衣大炮定位,有的在调整准星和照门,有的在搬运弹药,有的忙着装填弹药。
丁德昌是炮营统领李柱石的助手之一,这次带着炮营的一个小队,五个旗600多人,拉着二十门红衣大炮和足够的弹药,随陛下东拒李定国,然后又闪电般的拿下了大西京师,现在又随他们的陛下来到了石门桥镇。
前面的几次大仗,这20门红衣大炮没有派上用场,接下来是他们发挥威力的时候了。
丁德昌很像他的头领李柱石,对每一门红衣大炮逐一详细检查,从定位到角度,从照门到准星,从炮弹的装填到点火的引芯,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
正在这个时候,朱由崧带着李全和赵甫等一批锦衣卫和燧发枪手作为护驾保镖登上了这座小山丘。
这里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又有林木做掩护,正好适合部炮。
“陛下驾到。”李全喊了一声。
“参见陛下。”丁德昌带着600多名将士,赶紧停下手中的活计,给朱由崧见礼。
身披重甲腰悬天子剑的朱由崧点了点头,“都起来吧,朕给你们说过多少次了,阵地上这些凡俗礼节,能免的就免了吧。”
朱由崧看了看这20门红衣大炮,一个个擦得乌黑发亮,黑洞洞的炮口呈45度角指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