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的理解,只要从皇明军校毕业,将来就有机会领兵抗击建奴。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啊!
“好!从即日起你便可以离开国子监去皇明军校读书了。国事艰难,朕特赐你名成功,并赐国姓朱,望你与大明同心同力,早日驱逐鞑虏,恢复神京!”
成功,成功!国姓
郑森此刻已经激动得浑身颤抖。
他又冲着朱慈烺叩了三叩,泣声道:“学生定不负陛下重托。”
朱慈烺又把郑成功虚扶起来,语重心长的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朕打算委任郑卿为福建总兵,将来伐清定然会予以重用。”
朱慈烺对于郑芝龙的封赏只是权宜之计。毕竟郑芝龙历史上有过不光彩的降清卖主行为,虽然眼下这个时空并未发生,可朱慈烺心里还是有疙瘩的。
但眼下朱慈烺即便是为了郑家的水师也得先用着郑芝龙,绝不能把他逼反了。等到朱慈烺掌握、稳固军权后,再把郑芝龙调到南京。若是郑芝龙识趣,便给他任个虚职架空,若是其不识趣,朱慈烺自然有无数种方法让郑芝龙死去。
“学生替家父谢陛下恩典。”
郑成功连忙谢恩。
“朕还准备创立皇明贸易公司,负责南洋、日本等地的海贸事宜。这件事朕觉得只有郑家能办好。”
“陛下,这贸易公司是何意啊?”
郑成功一头雾水的看着朱慈烺。
“相当于商会。”
朱慈烺当然不会详细的给郑成功解释这个名词,而是一笔带过道:“朕希望郑家能够入股,利润所得朕与郑家五五分之。”
郑成功听到这儿脑子翁的一炸,直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朱慈烺也不把他逼得太急,而是和声道:“这件事你可以写一封家书与郑卿说明,朕等着你的好消息。”
“平身。”
朱慈烺微微抬手道。
郑森这才起身,恭敬的束手而立。
“朕如果没记错的话,汝的父亲便是都督同知郑一官吧?”
郑森连忙答道:“陛下所言极是。”
“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朱慈烺感慨了一番道:“郑卿为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有他坐镇福建朕心甚安。”
稍顿了顿,朱慈烺接道:“若是太平年景,治国当然是靠文臣。可如今国事艰难,东虏窃取神京,各镇营兵又不堪用,故而朕要设军校,练新军。汝在国子监读书,于国事可有什么见解?”
郑森思忖片刻,拱手答道:“回禀陛下,学生以为为今之计当先取山东,苦练水师。只要拿下了山东,不管是防御还是将来主动出击都有大益处。”
“哦?那你说说看,拿下山东对于主动出击有何益处?”
朱慈烺颇是起了几分兴致,微笑着问道。
郑森正色道:“学生以为建奴的优势在于八旗骑兵,大明要克制骑兵只靠步兵是不够的。悊皇帝时,毛军门创立东江镇,极大的牵制了建奴。那时辽事也是一片大好。可惜奸贼袁崇焕矫诏杀害了毛军门,东江镇终成一片散沙”
说到这的时候郑森刻意停下来观察朱慈烺的反应,见皇帝陛下没有动怒这才长松了一口气。
毕竟袁崇焕是在任辽东督师期间杀害了毛文龙。虽然袁崇焕是矫诏,但尚方宝剑却是崇祯给的。崇祯毕竟是今上的皇考,若是今上计较起来郑森也会落个影射君父的罪名。
“建奴之所以对东江镇无可奈何,就是因为东江镇的主力都在海岛之上,往来皆靠船只。建奴主力一出,毛军门便率着儿郎们骚扰萨尔浒、赫图阿拉等地,扰的建奴不厌其烦。所以学生以为大明要想击溃建奴,得靠水师!”
说完这番话郑森已经从紧张的心情中平复下来,双手束立。
“好,说的好!”
朱慈烺兴奋的站起身来,走到郑森身边亲切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继续说下去,你觉得朝廷收复山东之后,该如何行事?”
朱慈烺真没有想到郑成功和他想到一块去了,在朱慈烺看来收复山东绝对是北伐大计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