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现在世人觉得他们低贱,是因为南面的残明尚在。等到清廷灭了残明,天下人就都成了奴才。
大家伙都给主子当奴才,就不会显得他二人刺眼了。
为了尽快把全天下人都变成清廷的奴才,王鳌永和方大猷回到京师后顾不得休息,立刻入宫求见摄政王。
多尔衮听闻王鳌永和方大猷已经返回京师,急于了解山东情况,便在乾清宫召见了二人。
王鳌永和方大猷一进殿便推金山倒玉柱行了大礼,口中高呼:“奴才王鳌永(方大猷)给摄政王请安。”
见二人恭敬的匍匐在地,多尔衮十分得意的抬了抬手:“起来回话吧。”
王、方二人直是大喜,连忙道:“谢主子恩典。”
“说罢,此次招抚山东情况如何?”
王鳌永与方大猷对视了一眼,清了清嗓子道:“启禀摄政王,奴才此次前往山东,所至府县皆紧闭城门,遂不得入。”
见多尔衮皱起眉来,王鳌永连忙道:“奴才打探道,近来德州缙绅拥戴伪明宗室朱帅钦,假称济王,号召山东缙绅处死伪顺官员,实行自治。奴才以为,他们之所以不开城门是想等残明朝廷派兵接管。”
“哦?”多尔衮脸色稍霁:“你是说山东现在并没有明军驻防?”
“王爷所言极是!”王鳌永欢喜道:“奴才敢肯定山东现在十分空虚,不然那伪明宗室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奴才招摇而过。但凡他手中有些兵马,早就命人冲出拿下奴才向残明朝廷邀功了!”
多尔衮细细思忖了一番,觉得这奴才说的很有道理。
王鳌永一行不过两百余人,朱帅钦都不敢派人出城逮拿。
畏惧如斯,定是手中无兵。
不过此人是明朝宗室,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从他的表现看,也不像是要献城归顺大清,还是尽早剿除为妙。若是让其形成气候,或者由南面增援的明军接管了山东那就不妙了。
“来人呐,传本王口谕,着令固山额真觉罗巴哈纳、石廷柱领兵收取山东!”
ps:感谢书友20180416162156630,书友阿承119,书友睺帝的100币打赏
六月初九,伪清户部、工部侍郎王鳌永,监军副使方大猷一行人返回了北京。
此行他们是奉了摄政王多尔衮之命,前去招抚山东。二人本想借着机会好好表现一番,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招抚齐鲁各府县,在新主子面前挣得一个好印象,谁知事情颇有些波折。
王鳌永原本以为崇祯自缢煤山,李自成兵败一片石,清廷以雷霆之势入关控制畿辅,明眼人都能看清形势。而他只要一路游说,就能不费吹灰之力的让山东各府县插上清廷的旗帜。可谁知他们抵达德州城外时,发现城门紧闭,似乎城中之人早有准备。
王鳌永遂命人将劝降的书信绑在箭上射进城中,希望实际控制这座城池的人可以识时务,献出德州归顺清廷。
可谁知对方丝毫不予理会,完全没有商议的意思。
这让王鳌永勃然大怒。
再怎么说,他也是清廷摄政王委任的户部、工部侍郎,是堂堂高官,是负责山东招抚事宜的特使。对方不给他面子就是不给清廷面子,跟他作对就是跟清廷作对。
当时王鳌永就想立即派人告知摄政王多尔衮,请求清廷从北京发兵来攻,用武力将德州攻下并屠城以作示威。
但这一想法刚一生出就被监军副使方大猷劝阻了。
方大猷的理由很简单,他们二人是降臣,要想获得清廷的信任,就必须卖力的表现。
若是遇到一点挫折就立即搬兵,便会显得能力极为平庸。
方大猷一语点醒梦中人,王鳌永连忙表示他们不但不能立即去搬兵,还得多去几处城池,以给清廷留下恪尽职守的印象。
他们离开德州后又去了武城、临清、馆陶,无一例外的,这些城池都紧闭城门,拒绝与清廷招抚官员进行任何接触。
这下王鳌永坚信这绝不是巧合。
一番打探后他才得知原来德州缙绅奉宗室朱帅钦为济王,号召山东各地缙绅反顺,一时间齐鲁大地各府县的顺朝官员都被拿下,山东大地名义上又回到了明廷治下。
当然,只是名义上。
王鳌永知道在山东各地起事的只是一些缙绅,并没有军队支持。而顺朝委任的官员之所以能够被轻易的拿下,也是因为手中没兵。
这样看来山东大地其实处于一种绝对的兵力空虚状态,无非是缙绅们暂时倾向于明廷罢了。
若是没有军队驻防,山东缙绅的这种热情自然不会持久。
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些缙绅是最不可能拿自己的家族命运去开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