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分而治之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351 字 9个月前

湖广官场中有谁不知道他何腾蛟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总督。他和左良玉一文一武,配合的十分默契,地位稳如泰山。

但他毕竟名义上还是湖广巡抚,只要朝廷一日不任命他为总督,这层窗户纸便捅不破。

该死的是堵胤锡竟然赤裸裸的在何腾蛟面前说了出来,难道是为了羞辱他?

“朝廷自有朝廷的用意,本抚只知道忠心王事,报效朝廷,旁的事情无暇去想。”

何腾蛟语调冰冷,就差端茶送客了。

堵胤锡却丝毫不急,和声道:“下官以为,朝廷之所以不给抚台加官,乃是因为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迟迟没有收复。”

何腾蛟哼了一声道:“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又不是在本官手上丢的,与本官何干?”

何腾蛟这么说,倒也不是全无道理。自崇祯朝起,大明对于文官守土有着十分苛刻的规定。

文官失土则必定问责,多半难逃断头一刀,家人也会受到牵连。

故而文官们在得知城池必破时往往都会自杀殉节,以此保全家人。

可何腾蛟却是在李自成打下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后才出任湖广巡抚的。

这四府不是在何腾蛟手上丢的,何腾蛟当然不用为此负责。

“抚台此言差矣。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虽然不是在抚台手上丢的,但不意味抚台没有义务收回失土。以下官看,朝廷对湖广局势十分关注。若抚台能够收复四府,则必定升任湖广总督。”

堵胤锡说罢紧紧盯着何腾蛟。

说的轻巧!

何腾蛟直想翻白眼。

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岂是那么容易收复的?白旺那厮是李自成麾下一员猛将,有他坐镇四府防御端是滴水不漏。

仿佛看出何腾蛟心中所想,堵胤锡接道:“下官有一计,可保重挫白贼!”

闻听此言何腾蛟连忙催问道:“快快讲来。”

堵胤锡将整个计划与何腾蛟说了一遍,不忘强调这件事必须由左良玉亲自出面。谁料何腾蛟紧皱眉头道:“宁南侯会同意吗?”

“这便要看抚台的了。”堵胤锡深吸了一口气道:“功成与否在此一举。”

(感谢书友雪洗天心的100币打赏,求推荐票支持!)

虽然皇帝陛下的圣旨内容十分简短,却是给了堵胤锡一个努力的大方向。

分而治之!

左良玉麾下共有三十六营:马进忠、马士秀、王允成、惠登相、吴学礼、张应祥、杨国栋、徐懋德、毛显文、张光璧、金声桓、常登、徐勇、张应元、徐育贤、卢光祖、卢鼎、李国英、徐恩盛、高进库、胡友声、徐元仁、常国安、杜应金、印启贵、于自成、段凤翔、秦天禄

其中实力最强的当属金声桓部。

堵胤锡决定先从此人下手。

金声桓是陕西榆林人,原是巨寇,匪号“一斗粟”,后来投降左良玉,部众并没有被打散而是完全保留建制依旧由金声桓统领。

金声桓不是左良玉麾下嫡系,但却是左镇三十六营中最能打的。

在对抗顺军白旺部时,左良玉最为倚重的便是金声桓。

马进忠的实力排在左镇三十六营的第二位。此人是陕西延安人,别号“混十万”,早年间也是颇有名气的巨寇,后来于陕州战败,投降了左良玉。

巧合的是,金声桓和马进忠都是流贼出身,又都是陕西人,故而整个楚镇中陕西兵占据了很大一块比例,足有七八万之多。

若是能争取到这二人,堵胤锡有信心架空左良玉。

只不过这二人都是一股流寇习气,堵胤锡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方式拉拢。

直接用银子贿赂?且不说堵胤锡拿不出大笔银子,便是他能够拿出来恐怕只能满足二将一时胃口,不是长久之计。

许以高官厚禄?

堵胤锡似乎没有这个权力。他虽然得了天子密旨,但没有权力代天子向金声桓、马进忠允诺。在手中没有王命旗牌的情况下,以堵胤锡本身的职位,不足以越过何腾蛟直接向左良玉要人。

这差事有些难办啊。

堵胤锡思忖良久,突然灵机一动心中狂喜。

既然很难通过内部手段达到目的,便可以借助外力。

堵胤锡要借助的外力,便是白旺。

作为李自成留在湖广的大将,白旺控制了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并对武昌虎视眈眈。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对此,左良玉自然是极为忌惮的。虽然这几个月来,顺军和明军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冲突,但局部摩擦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