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奸商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357 字 9个月前

可现在事已至此,也只能顺着父亲的意思憋在府里一段时间了。

“快,快,再快点。”

在沈忠的催促下,伙计们将最后几袋米搬到地窖之中。

沈忠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厉声命令道:“从即日起,再有来店里买米的,一概说没有,知道了吗?”

一众伙计齐齐称是。

沈忠点了点头,扭头朝柜上走去。

作为济盛昌粮店的大掌柜,沈忠深得东家沈三贯的信赖,大小事情都放手交给他去办。

这次操纵粮价,便是沈忠一手策划的。

他先是以不同人的名义零散的购置南京市面上的大米,最后集中到沈家的地窖中囤起来。

前些时日铺子里还偶尔限量放出些米来卖,但就在刚刚老爷下了严令,不准再卖一斗米。要是有人来买米,一概说没有。

沈忠自然明白老爷这么做的用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整个南京城都缺粮,偏偏沈家有粮卖,官府想不注意都难。

虽说老爷在朝中颇有关系,但还是小心为妙。

眼红沈家的同行着实不少,要是让他们抓住把柄,一定会狠狠咬上一口。

“掌柜的,大公子叫您马上回府一趟!”

沈忠刚刚坐定,便见一个家仆风风火火的跑进店来。

他定睛一瞧,此人不正是大公子身边的贴身小厮吗?

“大公子有何事吩咐?”

沈忠满腹狐疑的问道。

“这个,这个”

那小厮欲言又止,弄得沈忠心烦意乱。

“若是没有什么紧要的事,便请大公子等一等。老爷吩咐,叫我白日里多盯着些柜上。”

(第一更!那个,要上三江推荐了,还希望大伙儿能够多多投推荐票支持。三江可是大推荐啊,老坤绝不能给历史组丢人!)

朱慈烺绝对有愤怒的理由。

大明朝的商税极低,为太祖皇帝朱元璋定下的三十税一。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说你赚了三十两银子,只用交一两银子税钱。

遍数封建王朝,如此低的商税是极为罕见的。

偏偏这些商人不思感恩,竟然还想着囤货居奇发国难财

明末粮价疯涨,除了一部分天灾因素外,和这帮贪婪无耻的奸商疯狂抬价有很大关系。

就拿这次南京米价暴涨来说,此前没有任何征兆,竟然能在五日内翻倍,说没人在暗中操纵鬼才信。

朱慈烺立刻召见锦衣卫指挥使赵信、东厂提督刘传宗、内厂提督韩赞周。

厂卫系统的三名掌舵人齐聚乾清宫,恭敬听候天子的吩咐。

朱慈烺与他们交代了一番背景后,即命三人发动锦衣卫、东厂、内厂的一切力量彻查此事,查清是谁在哄抬粮价。

南京城中的大粮商就十几家,要想调查清楚易如反掌。

朱慈烺之所以派锦衣卫、东厂、内厂同时执行任务,便是有意让他们三者竞争。

帝王之术在于制衡,特务机构十分重要,朱慈烺自然不希望看到一家独大的局面。

但他同样不能容忍吃大锅饭,混日子的情况出现。

竞争上岗便是最好的选择。

眼下东厂、锦衣卫、内厂在不同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优势,此次粮商案便是对他们的一次小考。

另一方面,朱慈烺下旨开仓放粮平抑粮价。

虽然粮价暴涨的锅不该朱慈烺背,但他还是要尽力收拾烂摊子。

“爹,您真是神机妙算啊!”

沈宅内院书房之中,沈括眉开眼笑的冲沈三贯礼道:“如今市面上的粳米、汕米、糙米都被咱们收走了,米价一路见涨,眼瞅着就要破二两银子一石了!”

书房之中放了不少冰块,十分清凉。沈三贯只穿了一件丝绸小衣,正靠在躺椅上养神。

儿子一番恭维令他心情大好,轻嗯了一声睁开眼睛道:“你也多学着一点,别总急着出手。钝刀子割肉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