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巾帼英雄秦良玉(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321 字 9个月前

这算是朱慈烺给秦良玉皇明军校讲学的一个回报。

秦家中生代的一辈基本都在浑河血战中折损的差不多了,如今留下的都是初出茅庐的小辈。

这些小辈虽然热血方刚,但因为经验不足,一腔报国热情往往无处施放。

而皇明军校就是一个教导他们如何高效报国的地方。

秦良玉愣了一愣,旋即恭敬道:“老臣谢陛下恩典。”

其实她带这些后辈一同前来南京,主要是为了路上有个照应。毕竟现在天下不太平,到处都是流贼土寇。秦良玉虽然是名将,但上了年纪有些事情有心无力,有后辈子侄护卫同行才可以安心上路。

当然,带这些后辈来南京见见世面也是秦良玉的一个目的。

远的不说,秦拱明不是已经做到德州总兵的高位了吗?若不是他当初执意离开四川前往淮安,在漕运总督、淮安巡抚路振飞帐下做事,累功出任团练总兵,又怎会遇到当时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上。

人这一辈子能够达到多高的成就真的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对秦良玉来说,她只有两个愿望。

其一便是看到大明收复神京,击败东虏、闯贼、献贼的那一天。其二便是能让后辈子侄有个好前程。

这两个愿望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关的。

换句话说,只有当今圣上坐稳了江山平定了天下,秦家子侄后辈才能跟着获得荣华富贵。

而如果是东虏、李自成、张献忠坐了江山,秦家肯定会落得个万劫不复的境地。

秦良玉把事情看得明白,便时常叮咛后辈子侄要多把国事放在心上。

因为有国才有家,大明若是亡了,秦家自然便无足轻重了。

秦良玉活了一辈子,看人的眼光十分毒辣。

与当今天子交谈一番后,她已笃定这位年轻的天子是个有抱负、有担当、有手段的君王。

有这样的雄主在,她一定能在生前看到大明中兴!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这是崇祯帝御制的一首诗作,褒奖的便是巾帼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也确实当得起如此夸赞,遍观她的大半生,为了大明朝廷四处奔走,募集子弟石柱兵剿贼战虏。

遍观满朝公卿,能把国事当做家事认真对待的真没有几人。

是以朱慈烺才会一即位就封秦良玉为忠贞候,授以四川招讨使之职,命其以镇东将军头衔督兵平定献贼。

让朱慈烺感到惊讶的是,这位巾帼英雄竟然在两个月前辗转离川,并于昨日抵达南京。

随行的都是一些秦家的后辈子侄,统共不过几十人。

朱慈烺前世就对秦良玉十分敬仰,虽然不能理解她突然离川的举动,但还是想早些见见这位传奇女将。

考虑到秦良玉今年已经七十岁的高龄,朱慈烺特赐肩舆准许秦良玉乘坐入宫。他更是把陛见地点定在了文华殿,这样秦良玉也可以少受一些折腾。

一切准备妥当,朱慈烺换了一套大红色圆领团纹滚龙袍,端坐在文华殿正殿中。

在内侍的宣诵声中,秦良玉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入殿中,冲朱慈烺行了臣礼。

朱慈烺连忙让秦良玉平身,并赐下一方锦墩供其休息。

“忠贞候此番离川入京是为何事?”

朱慈烺急于问个究竟,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照理说,武将未经旨意便擅自离开驻守地前往京师,是件很犯君王忌讳的事情,有谋反的嫌疑。

不过,秦良玉当然不在此列。

“启禀陛下,老臣离川入京是为了替朝廷再尽一些绵薄之力。”

秦良玉神情显得有些激动,颤声道:“如今献贼虽然窃据成都,但对于整个四川的控制力很薄弱。虽然他极力想要招降土司,但效果并不好。献贼的军纪败坏,民心尽失,不足为惧。老臣年事已高,即便坐镇四川也不可能亲自提枪上阵,倒不如把为国戍守的职责交给后辈,来南京出一份力。”

“哦?忠贞候想怎么做?”

朱慈烺越来越感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