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何天子要让他提拔此人了。
曾英虽然只是一个小小参将,但见识能力都远超同龄人,是个难得的将才。
这么好的一个小苗子如果不精心雕琢培养一番也太可惜了。
当然年轻人也有年轻人的毛病,那就是太容易冲动,且有的时候自信过头了。
文安之决定把曾英调到身边勤加敲打着。这样曾英能够少走弯路,更好的成长。
至于袁宗第、刘芳亮等人文安之也打算人尽其用。毕竟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猛将,闷起来不用太可惜了。
顺军士兵也都是极强的即战力,对上西军非但不吃亏还可能占据优势。
至于这些顺军旧部将领的忠诚倒是不需要太过担心。
因为这些将领都将自家子侄送去了南京读皇明军校。
文安之活了一辈子,当然明白这种“恩宠”实际就是变相的留有人质。
顺军诸将十分配合,因为他们要表明态度,表明自己对朝廷对天子的忠心。
有了这些人质在手,只要不被逼到绝路,袁宗第、刘芳亮等人就不会做反叛的事情。
文安之也就可以放心的用这些归降的猛将。
当然文安之还是留了一个心眼,那就是往各营之中派去了一名监军。
当然,这是对顺军旧部、明军旧部、以及神策军一视同仁的。
不管是谁都必须接受。
文安之相信袁宗第、刘芳亮等人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至于这些顺军将领的统兵权,文安之并没有做过多调整,还是命他们各自统领旧部。
因为他清楚这是刘芳亮、袁宗第等人的底线。
如果文安之要强行打散顺军进行整编,一场冲突将不可避免。
随着时间的推移顺军肯定会逐渐融入明军的体系,没有必要急于求成。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文安之可不希望把顺军诸将赶到朝廷的对立面去。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
欲速则不达啊!
文安之率领刘芳亮、袁宗第等顺军余部抵达重庆之后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虽然天子已降下圣旨,兵部也发了塘报,可重庆的官军一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虽然他们大多数时间并没有和顺军交过手,主要是与西军对垒。但在他们看来顺军和西军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贼寇!
现如今他们却要与昔日的贼寇一起并肩作战,叫人如何能忍。
一些官军士兵主动挑衅刚刚归降的顺军士兵,甚至动武动粗。
文安之在得知事情经过之后在第一时间对闹事的官兵进行了惩处。
惩处的方式很简单,就是鞭笞。
脱去闹事官兵的衣裳,挥鞭猛抽脊背,几鞭下去就隆起猩红色的檩子。
十几鞭子下去已然是皮开肉绽。
受刑的士兵一直被堵着嘴,要不然肯定会发出凄厉的呼喊。
行刑之时所有士兵皆是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继续闹下去,他们每一个人都可能像这样被鞭背。
而那个士兵也够倒霉,文安之有意拿他立威,足足命人抽了五十鞭子。
五十鞭后人虽然没死,但脊背彻底被抽了个稀烂,没个两三月伤是养不好的。而且即便将来伤好了,也会留下一道道疤痕。
文安之比陈世奇更强调军队的纪律。
别管是原重庆官军还是刚刚归降的顺军以及神策军,都必须遵守他制定的军规。
若有违背者,视轻重予以惩处。
轻者鞭笞杖责,重者斩首示众。
慈不掌兵,文安之既然出任四川巡抚,就一定要展现出从严治军的决心。
过去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模式不能再有了。
由于近十万军队的进驻,重庆府的承载能力一时有些饱和。
文安之一方面将军队分散驻防,另一方面也向朝廷上书,请求优先补给重庆方面的军粮。
由于刘进忠率部降清,张献忠原本制定的攻打重庆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他必须先派兵接管怀庆府,处理好内部矛盾才能腾出手来攻打重庆。
这给了文安之更多时间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