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组建巡抚标营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309 字 9个月前

到目前为止,文安之和曾英之间很愉快。

文安之并没有表明态度直接招揽曾英,曾英也保持着对文安之应有的恭敬。

也许有一日曾英会成为文安之的嫡系,但现在显然还不是时候。

“父皇,儿臣听闻明廷派遣文安之接替陈世奇出任四川巡抚。他这一次倒是带了不少人马来啊。”

大西皇宫内,张可望忧心忡忡的禀报道。

张献忠灌了一口美酒,毫不在意的说道:“望儿啊,你也太小心谨慎了些。不就是些兵马吗?咱们和明军这些年打的仗还少吗?总的来说咱还不是胜多败少?”

“父皇,若只是那些不堪用的明军,儿臣自然也不会心忧,只是儿臣听说这些明军中混有不少顺军余部。”

张可望苦口婆心的劝道:“父皇还是小心为上。”

“顺军余部?”

张献忠挑了挑眉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望儿你快快说与咱听。”

张可望长松了一口气,这便把听到的传闻一股脑儿的禀报给了张献忠。

“若真像望儿你所说的,那这事情还真有些复杂。”

张献忠的眉毛都快拧到了一起,重重的一拍大腿道:“望儿你说李闯老八队那些伙计真会听命于文安之来打咱老子?”

闯军和献军曾经有着极好的同盟关系,虽然最终双方翻脸,但怎么着比闯军和明军之间的关系要好点吧?

“你说说看,刘芳亮、袁宗第他们会不会是诈降?”

张献忠自己就曾经屡次投降明廷,可没过多久就会再次举起反旗。

以己度人,他当然认为顺军余部也是在诈降。

“回父皇的话,儿臣认为不排除有这种可能。可咱们也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曾英是个聪明人,新任四川巡抚文安之到重庆后的种种举动他都看在眼里。

看得出来文安之很看好曾英,这对他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前任巡抚陈世奇是曾英的伯乐。正是陈世奇的简拔,曾英才能一路做到参将。

但他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副将、总兵,甚至是封伯封侯,这才是曾英的追求。

为此他不惜改换门庭,投到文安之麾下做事。

当然,这有很大的难度。

毕竟曾英身上打着浓浓的陈世奇的印记,让文安之接受自己需要一个过程。

所以曾英并不急于一时,只是在文安之第一次召见他时侃侃而谈,给他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

当然曾英所说的那些话并不是空话大话,而是他这些年来的见解。

在与张献忠长期的斗争中曾英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方法,他发现张献忠不具备李自成那样的雄心壮志,拿下成都后既没有提兵北上夺取汉中的想法,也不厉兵秣马南下平定川南土司,而是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过起皇帝的瘾。

所以曾英建议文安之一步步蚕食张献忠的控制范围,把他困在成都附近。

一次只动一点,这样可以降低张献忠的警觉。等到张献忠彻底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了,文安之可以径直收网,将西军一网打尽。

这样的计谋对李自成是无效的,因为李自成本人心怀天下,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他强烈的反应。

而张献忠不会。只要最切身的利益没有被动张献忠就不会舍命相搏。

文安之很赞许曾英的想法。他也认为以现在的局势,明军全力攻打成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能够拖住张献忠,给各路明军一个磨合熟悉的机会,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了。

毕竟文安之出任四川巡抚后,帐下听堪的军队有三个部分,若是做不到号令统一,光是军队内耗就是一个要命的问题。

故而文安之决定先稳固防守,确保重庆无忧。

这也是天子的底线。

在陛辞时天子曾经拉着文安之的双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可以接受成都一时陷于敌手,但一定要保住重庆。

文安之并不能太理解天子的这一想法。天子一点也不着急,仿佛能够预料到未来半年、一年甚至几年会发生什么大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