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练兵当如神策军(求保底月票支持!)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392 字 9个月前

修筑炮台需要动用大量的人手,耗费巨额银两。

这本是曾英一个小小参将做不到的。

可曾英得到了文安之的大力支持。可谓是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如此情况下,曾英也充分展现出能力,将工匠调配的井井有条。

由于他是将领出身,更明白在哪处修建炮台有利于封锁江面,故而可以一次到位避免做重复工。

天气渐渐暖了起来,明军的训练也从五日一操改为一日一操。

文安之完全按照训练新军的方式训练原重庆明军以及刚刚归降的顺军余部。

新军训练最重要的核心就是上量。不但要每日操练,还要保质保量的完成。

每日天刚一蒙蒙亮就能看到士兵们沿着江岸跑步拉练。

用皇帝陛下的话说这叫锻炼体能。

只有体能上去了,在进行阵列演练,乃至实战中才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不然很可能动作都会出现变形,战斗力自然无法保证。

一开始重庆明军和顺军旧部反应都很强烈,不少士兵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是呕吐的情况。

文安之却并没有因此改变训练方法,只是叫出现反应的士兵稍稍休息,然后跟上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出现反应的情况越来越少,他们已经适应了新的训练强度。

接下来文安之开始让士兵们开始阵列演练。

在阵列演练中出任教官的都是神策军的军官。他们对于阵型的理解十分深刻,能够让士兵高效的完成阵型变换,没有对余的动作。

干净利落的变阵,这在实战之中十分关键。

因为一丝一毫的拖拉都可能导致破绽的出现,从而被敌军抓住猛攻。

神策军的阵型变换强调化零为整、化整为零。

每一处细节看似简单,但要想掌握好必须经过大量的演练。

一开始重庆明军和顺军旧部都像无头苍蝇一样,场面一度十分混乱。

可神策军的将领没有丝毫的生气,反而耐下心来进行指导。因为他们一开始也是像这样的,只要用心去体悟,迟早能够熟练掌握各个阵型间的变换。

曾英同样学的很认真。神策军的这一套东西他从未在兵书上看到过,却十分有用,学到了便是赚到了。

“咋的,他们还真的准备给明军做卒子卖命?”

张献忠瞪圆了眼睛道。

“父皇,儿臣以为只要咱做好了自己,不管对手是谁都不用怕。”

张可望对大西军现在的战斗力是很有信心的。加上他大力推行的军屯制度,至少在短时间内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嗯,是这么个理。不过鞑子在北面虎视眈眈,东边又来了这么一支明军,咱是腹背受敌啊。”

张献忠戎马倥偬了大半辈子,对于形势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他看来大西军如今必须早做决断,要么全力击溃其中一方,要么干脆率部转移。

不管是哪一种难度都是不小。

“父皇,定国前些日子跟儿臣偶然提起,说想要提兵攻打云南,您看?”

打云南?

张献忠愣了一愣。

这是他从未想过的事情。

“你怎么看?”

“禀父皇,儿臣以为这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如果要尽遣大西军主力攻打云南张可望是不同意的,因为如此一来他们便没了退路,除了破釜沉舟别无他法。

而如果只是派出一只偏师做试探性进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云南的土司不比四川的少啊。”

张献忠感慨道:“即便拿了下来怕是也不好治理。”

西南云贵川基本都面临土司众多这一难题。别说是张献忠了,便是大明朝廷也为此伤透了脑筋。

就说万历年间,朝廷派大军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可以说是损失惨重。

虽然最终朝廷获胜,播州也改土归流,但国库存银大量消耗,大明国力也渐渐衰弱。

朝廷能灭了一个杨应龙却灭不了所有土司。

张献忠自然也不行。

别管是谁,要想在云贵川任何一地长期统治,都要和当地众多的土司合作。

“这样吧,望儿,你且先不要跟定国说。咱老子找个机会亲自跟他聊聊。”

“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