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天子的防疫论

振南明 一袖乾坤 2594 字 9个月前

与其说天子在重用他,倒不如说把千钧重担压在了他的肩膀上。

虽然天子没有明说,但谭兆伦知道如果这件差事他办不好,是一定会受到严厉责罚的。

谭兆伦感觉好似有一柄利剑悬在他的头上,随时可能掉下来。

那种感觉真的是太可怕了。

“东翁此言差矣。疫病虽然可怕,但并非无法防治。东翁若是将此事处理好了,必得天子青睐。东翁不是一直想要做到简在帝心吗?这下机会来了。陛下已经在奏疏批复中将防治要点言明了,东翁只要照做就是。”

谭兆伦叹气道:“简在帝心固然好,可要是因此搭上了前程就太亏了。陛下是将防治要点都罗列说明了,可是却未必有效啊。如果本官照着陛下的法子去治疫效果却不好,能说是陛下的问题吗?要背黑锅,那肯定是本官来背了。”

廖言淡淡道:“东翁似乎对陛下的治疫方法不是很有信心。”

谭兆伦摇头道:“这里也没有外人,本官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虽是天潢贵胄,身份尊贵无比。但他毕竟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他怎么可能知道如何治理疫病?就算这些是臣子向他的谏言,可也未必管用啊。总之本官已经深陷进泥潭里了,想要走脱是不可能了。”

见谭兆伦心情如此低落,廖言上前安慰道:“东翁大可不必如此忧心,以某的愚见,陛下治疫的法子很对路。”

“宾之你还懂治疫?”

“实不相瞒,鄙人在投靠东翁之前,曾经做过坐堂郎中。”

“”

“可是你从未向我提起啊。”

谭兆伦一脸无奈。

“大人也从未问起过啊。”

廖言只一句话便带了过去。

谭兆伦摆了摆手道:“不说这些了,你说陛下这防治疫病的法子真的管用,不是在安慰我?”

“东翁放心,鄙人不敢说十拿九稳,但五六成的把握总是有的。”

谭兆伦闻言刚刚提起的一口气又泄掉大半。

只有五六成啊。

不过有五六成总比一成都没有要强。

事到如今也只能选择遵命照做了。

这件差事若是办好了,他便是陛下心中的能臣,前程一片大好。

这件差事若是办砸了,他便是陛下抛出的替罪羊,自此升迁无望。

谭兆伦从未面对过如此局面,只觉得整个人都似绷紧的弓弦似的。

朱慈烺近来可谓是忧心忡忡。

南京城最近接连爆出病死百姓的情况,且一死就是一家。

一开始应天府尹还不以为意,但死的人越来越多,发现实在压不住了才着了急,写了奏疏奏报天子。

朱慈烺读过奏疏之后心情却是低沉到了极点。

根据奏报的描述,南京城很可能爆发了瘟疫。

瘟疫在明代简直是让人闻风色变的存在。

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北京城爆发了一场大疫,几乎半城的人都病死了。

就连紫禁城中的宫娥、太监都病死了不少,弄得人心惶惶。

朱慈烺来自后世,自然知道瘟疫的可怕。

即便在医疗条件极高的后世,遭遇瘟疫人们也会显得有些慌乱。

但这并不是说瘟疫是无法控制的。

要控制瘟疫的蔓延最重要的是隔离。

把病人和潜在病患隔离,防止瘟疫人数呈几何倍数蔓延。

朱慈烺根据自己的印象将防治瘟疫的要点写了下来,要应天府尹立即照办。

现在疫病还没有处于爆发期,只要全力防治还是能够控制的住的。

应天府尹谭兆伦背负双手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奏疏已经递上去了,只是不知道圣上有没有看到?

事关重大,谭兆伦丝毫不敢大意。要知道南京可是许久未爆发过瘟疫了。

谭兆伦还指望着刷两年声望,然后升迁做个六部侍郎。可要是被扣上一个治理瘟疫不利的罪名那可就全完了。

今上可不是烈皇帝,眼里揉不得沙子。

谁要是出工不出力,或者没有作为那就距离被罢免不远了。

“大人,奏疏批下来了!”

谭兆伦正自怅然间突然听到心腹高呼,心中咯噔一声。

啊?这么快?

虽说南京城中官员递上的奏疏批复要比外地快很多,但也没有快到这个地步啊。

要知道奏疏先要送到通政司分拣,然后交由内阁阅览。内阁给出票拟意见送去司礼监批红。特别重要的奏疏皇帝会亲自阅览,朱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