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来到军营后立即命所有新兵在校场之上集合。
这些新兵虽然训练的时间不久,大部分的技战术没有学到多少,但规矩意识还是很强的。
三轮鼓声之后全部新兵集合于校场,接受郑成功的训话。
郑成功一身戎装站在校场之上,满是威严的扫了众人一眼。
“诸位都是陈县令刚刚招募来的新兵,你们可知道陈县令为何要募兵?”
郑成功提出这个问题后点将台下的士兵并没有发声。
他们听说郑成功是朝廷派来的将军,这样的大人物岂是他们这样的大头兵能随意对话的。
郑成功见他们十分拘束,便清了清嗓子道:“你们不必害怕,本将只是想问清一些你们的真实想法。”
“是为了防备倭寇。”
“对,是为了跟倭寇打仗。”
点将台下传来了三三两两的回答。
“很好,那当初你们从军是自愿的吗?”
郑成功提出的这个问题很关键。他很想知道这些新兵是自愿还是被迫从军的。
如果是自愿的,当然没啥好说的。可如果他们是被迫的,就有的说道了。
台下十分沉默。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被陈县令逼迫从军的,可这话不能说啊。
谁知道这位朝廷派来的将军和陈县令是不是一伙的。都说官官相护,万一他们是一窝的,那么说实话的岂不是要遭殃?
郑成功看出他们的顾忌,清了清嗓子道:“某没有任何其他的意思,只是朝廷的军队也需要住处,如果你们不是自愿从军的,某可以给陈县令提议把你们编为辅兵,平日里可以在家居住。”
众新兵闻言不由得眼前一亮。
郑成功的这个承诺可谓是极有诚意了。
辅兵和战兵虽然只是一字之差,可是却是天差地别。
战兵有军饷拿,可以住在军营。辅兵没有军饷,如果军营号舍紧张他们也只能住在外面。
若是一般的士兵肯定是都抢着做战兵的。可是这些新兵不同,他们都是被迫从军的。如果给他们选择的机会,他们当然想做危险更低的辅兵。
韩阳和郑成功先后脚到了象山县。
此前象山县令陈桓已经提前得到消息,备下酒宴为二人接风。
酒宴之上陈桓说了许多恭维的话。没办法他也不想这样厚脸皮,可现在他是有求于人,面子嘛反倒是没那么重要了。
只要郑成功和韩阳能够击退倭寇,那他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只不过酒宴结束之后,郑成功单独找到陈桓要与他商议抵御倭寇之事。
陈桓大感惊讶。
要知道现在可是后半夜,这郑成功的积极性也太高了吧。
当然,陈桓不敢拒绝,他把郑成功请到书房,命人奉上热茶准备来一次秉烛夜谈。
屋内摆满了蜡烛、油灯,火光映照在郑成功的脸上显得有些阴晴不定。
“不知郑将军想问何事?”
郑成功淡淡道:“既是抵御倭寇,自然要了解倭寇的动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郑将军说的极是。据本县所知,袭扰象山县的倭寇大约在五千人左右,他们居无定所,每每出动必定烧杀劫掠无恶不作”
“方才陈县令说他们居无定所?”
郑成功挑了挑眉。
“是啊,倭寇都是如此,没有一个固定住的地方。”
“陈县令想当然了。”
郑成功当即打断道:“即便是倭寇,也肯定有一个老巢。陈县令认为他们居无定所,或许只是因为他们的住所不在陆上。”
“不在陆上?”
陈桓满是狐疑。不在陆上难道还能在海上吗?这个郑成功也太自信了吧。
“对,不在陆上。”
郑成功顿了一顿道:“如果某没有料错的话,他们的老巢很可能在一个岛上。他们平日里都是在那个岛上休息、补给,只有外出劫掠时才会乘船。”
陈桓听得愣住了。要真是如此可算是颠覆了他的既有认知了。
他一直以为倭寇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却不曾想倭寇也会有老巢。
“那依照郑将军方才所说,我们只要找到倭寇的老巢,就可以将他们一网打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