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章 选定

当然,在宫中不是名分了,而是册宝。

除了太孙妃有金册,宝印,其余人等只有册无宝。

能被等级在册的,才算是皇家认可的媳妇,也才能生孩子。

所以,每次选妃最多只选五十人,以便留下几个份额给太孙自己选人,或者是赐给之前的身边人。

当然,这不是已经固定死的,即使这五十个名额,也还没有固定,因为要看朱瞻基有没有选侍。

这五十人除了前面九人是固定的,后面的都是有两年实习期的。两年之内,如果朱瞻基没有跟她上床,那么对不起,就只能当宫女,或者选择回家。

明朝现在才经历了三任皇帝,当然朱棣承认的只有两任,而大规模选妃,这还是第二次。

第一次是洪武二十八年。那一次选妃可不是给某一个选的,而是朱元璋的几十个儿子,孙子一起选。比如朱瞻基的老妈,包括朱允炆的太孙妃,都是那一次选的。

朱允炆娶的太孙妃早就在十几年前就死了,张氏当初的命不如那位马氏好,只给指了一个燕王世子妃,如今却颠倒了过来。

也就是说,两次选妃没有可比性,所以这选妃,也是按照五十满额选的。至于留下来多少,要看朱瞻基跟多少人上床了。

太孙妃不出意料地被封给了孙娴,良娣两人,一人是四川蓝氏,一人是山东胡氏。

朱瞻基哪怕更重视马欣的背景,但是马欣年幼,不论哪方面都比不过胡氏。

这位胡氏胡善祥,也是原本历史上的被废的胡皇后。当然,她被废不是因为自身不好,而是朱瞻基当初喜欢孙娴。

加上孙娴生了儿子,而胡善祥没有,所以废了皇后之位。但是因为这件事,朱瞻基自身的名誉受损,自己最后也后悔了。

马欣被封了良媛,这已经能让马家满意的了,而剩下的风花雪月四女,在朱瞻基的要求下,也封了良媛,等于良媛就只剩下了一个名额。

不过,其余人等暂时都不册封了,这个权力留给了以后的朱瞻基。

马欣从此就在宫中住了下来,只有孙娴,胡善祥,蓝烟三人被送回了家或者是京城的住所,只待挑好良辰吉日,就举行大婚。

别的可以不用计较,但是朱瞻基只能先跟太孙妃同房。其他女人就是睡了,也要先避孕,这个礼不能废。

要是按照朱元璋的规定,太孙妃,太子妃不怀孕,其他女人也不能怀孕,为的是保证长子长孙的嫡系地位。

不过现在朱瞻基的灵魂已经换了,这个规定以后就是个屁。

谁能保证长子长孙,嫡子嫡孙,以后就是好皇帝?这个位置,还是德才兼备者居之的好。

他要是活的够长,以后实行君主立宪的话,可以再试试这个长子长孙继承制。

要不然,这个大明又会走回老路去。

(不出意外,这是最后一章公众章节,多谢各位兄弟姐妹们的支持。老妖拜谢)

朱瞻基的要求不高,制作这点墨块对工部来说简直是举手之劳。当天就安排了几个人加班了一夜,用石墨粉,加上香料,少许的松香制作了墨料。

然后将这些墨料放进了用木制的圆形凹槽里,再放进热砂里面散发水分。

第二天的中午,制作出来的第一批五十根石墨条就送进了宫中。这个时候,朱瞻基的第一遍的孝经,都还没有写到三分之一。

他用一张硬纸将石墨条卷了起来,只露出一小节,然后在纸上试着写了几个字,效果还不错。

他抽出一根石墨条交给了身边的小太监说道:“让工部研制更细的石墨条,大约两毫的直径最佳。然后这跟石墨条你去交给在夹江的马致才马所副,让他研究用机床钻出相应的木条。然后将木条切开,将石墨条包住,再粘合起来。”

铅笔从正式发明出来的那天开始,一直到21世纪,几乎都没有变化过。

而现在有了机床,大批量生产铅笔应该不是一件难事。有了铅笔,小孩子上学,学写字就会降低学习成本,这也算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了。

朱棣当然也很快得到了这个消息,还试着用纸卷起来的铅笔写了几个字。“此笔虽然写不出字的风骨,倒是简单好用。这小猴子,脑袋倒是好用的很,就是喜欢搞一些歪门邪道。”

史记官却是如获至宝,他跪下禀道:“陛下,臣请将此笔赐予微臣,此笔只需经过改进,就能便于记载,更容易携带,可随时随刻拿出就记。”

朱棣楞了一下点头说道:“朕倒是没有想到这里来。方便。仅此一个理由,这石墨笔就可推行全天下啊。”

而就在朱瞻基在兴庆宫奋笔疾书的时候,他上天的新闻也在应天府传播了开来。

洪武年间的万户这个时候也被提了起来,当时他是用火箭带着自己上天,结果却被摔死。

太孙不仅上天了,还能平安地下来,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当日朱瞻基上天看到人可不是一个两个,应天府东侧最少有十万人看到了他在天上的身影。

关于他的传闻也就越来越多,而且传的也越来越邪乎。甚至有一些恶意的传言说朱瞻基才是真正天子,朱棣应该主动让位这样的说法。

锦衣卫就是打探小道消息的专家,几天下来,在京城就抓获了不少居心叵测之人,而这些人竟然全部都是有心人花钱雇佣的。

朱棣为之大怒,着令严查此事,但是因此却弄的人心惶惶,这样的传言似乎被证实一般。

朱瞻基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只是脑袋一转,就笑了起来。

这件事离不开自己那个二叔的手笔,不过想要依靠这件事就想破坏自己跟朱棣的感情,那也是妄想。

“金阔。”

“老奴在。”

“去告诉皇爷爷,就说让马迪训练一幼军健壮军士,于风和日丽之时,在应天府再飞一次,此传言自散。”

现在只有朱瞻基一个人上天,就把他传成天子,那换一个普通的孤儿呢?

众人见到普通人都能上天,这传言自然是散了。而且这还能激发人们的上天热情,一举两得。

这件事原本是马迪最合适,因为朱瞻基让他做这个滑翔翼的时候,每一个部位的功能都要让这个设计师明白道理,所以马迪对控制这个滑翔翼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