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 大宋皇宫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691 字 9个月前

由此可见,宋朝的皇帝在有些方面已经快和英国王室差不多了,皇权被进一步压缩,虽然还不至于仅剩一点象征性意义,但和后世的朝代比起来,真是要多惨有多惨。

不过皇帝越惨对国家和人民越是好事,大事小情完全由一个人说了算,有利有弊,从长远计,弊大于利。这一点从后世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就可以证明,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各司其职。

大家长作风的企业,起步阶段很有冲劲儿,可一旦规模扩大、业务量增多就要出问题了,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连自我调整的机会都不多,因为这种管理模式没有自愈能力。

一个人的头脑再厉害,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不受情绪左右。做对十件事不如做错一件事对企业的伤害大,谁又敢保证一生永远正确呢。权利分散、决策受牵制,可以有效降低做错事的概率,那种拍脑袋的政策基本就不会出现了。

如何从家族化管理向现代化企业蜕变,这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是个大课题,非常考验智慧。转化成功了,企业就有继续发展完善的可能,转化不成功,做的越大死的越快。

宣徽院总领内诸司、殿前三班及内侍名籍、迁补、休假、纠劾,并领郊祀、朝会、宴会、供帐等琐事。

皇城司,这个机构比较吓人,它作为掌管皇宫城门启闭及皇帝耳目之探事机构,掌宫城出入之禁令,是不是很像明朝的锦衣卫啊。

其实它远没那么厉害,由于有尚书、中书、门下省、御史台的权利制衡,皇帝没那么大权力用特务机构监管百官。

所以吧,皇城司只能对皇族内部实施监控,比如说驸马之流,朝廷命官它是不敢有任何实质举动的,一旦让御史抓到把柄,皇帝也保不住他们的脑袋。

翰林御书院负责掌皇帝亲笔文字,供奉书写之属、图籍之册及琴棋之艺,基本就是皇帝的书童机构。

内香药库和左右藏库比较好理解,一个是保管香料的,一个是中央金库。不过这个金库属于朝廷,只是放在皇城内,但不归皇帝随意支配。

诸班直,这个机构富姬比较陌生,它不属于内诸司统领,而是由殿前司指挥,算是禁军中的禁军,在皇城内驻扎了一千人左右,负责皇城和皇帝出行警卫工作。

今天就是大朝会的日子,原本这种场合是没有驸马什么事儿的,现在皇帝点名道姓的让驸马和公主入宫觐见,除了洪涛自己之外,其他人全是一脑门子糊涂和茫然,根本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就连一向稳重的富姬都不太淡定了,一路上总是不安的左右巡视,想从那些禁军的表情里看出点眉目。

“别瞎踅摸了,按说这里应该是你的地盘,无它,接着给官人指路吧。不瞒你讲,自打让马蹄子踢了之后,原本记得的事儿就都忘了,特别想进皇宫里看看。”

洪涛知道富姬在想什么,但无法告诉她实情,只能采用分散注意力的办法,顺便也多了解了解大宋的皇宫里是个什么样子的。

队伍从西华门进入皇城,富姬就从西华门讲起。整座皇城有一条南北分界线,就是西华门和东华门之间的东西横街。

这条街以南叫外朝,以北叫内朝。外朝以大庆殿为中心,主要用于朝会、布政、大赦之类的活动。

大庆殿西侧是文德殿,这里是朝堂,平时所说的上朝,就是在这里。不是谁都能随便上朝的,需要职务和品阶,有点像后世大公司高层的例会,怎么也得是中层以上的实权干部才有资格参加。

而那种文武百官齐聚一堂的场面叫大朝会,要在大庆殿里举办,功能不是议政,更像典礼或者仪式。

文德殿再往西是大宋的中央政府机构办公室,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枢密院的高层领导都在此办公。

文德殿外东厢房内置长塌,东毡夏席,谓之百官幕次,是宰相发布政令的地方。之所以叫外朝,也就是由此而来。这里严格说起来并不全是皇帝的内廷,有点像后世的中南海。

内朝是皇帝办公及居住的地方,大庆殿后面隔着横街就是紫宸殿,皇帝上朝之前就在这里休息。紫宸殿西侧通过一个小门连着垂拱殿,是皇帝接见朝臣问对的地方。

每日上朝结束,枢密使以下官员都要在垂拱殿外听宣,皇帝有什么问题,叫谁谁进去解释。

院内两侧回廊中专门设有二府、亲王、三司、开封府、学士至待制、刺史官职的等候区,冬天有软塌、夏日有竹席,风吹不着日晒不到,比明清两代的官员们幸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