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 蒙古海军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277 字 9个月前

有了冰面,风就更容易了,北地的冬季啥都有可能缺,唯独风不缺,还特别多、特别猛。冰橇刚刚张起一半风帆就被大风吹得滑动了起来,上面坐着的二十多个孩子都像没重量一般,越滑越快。

寒风、雪花都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他们从来没体验过这种不用费力就如快马般风驰电掣的感觉,小脸蛋都被吹红了依旧不肯转过头避风,还咧着嘴咯咯笑。

想演示六分仪的效果,必须进行长距离移动才明显。所以这一滑就是大半天,直到太阳西斜才收了帆,在河边找一处背风的地方扎下了临时营地。

今天的行程基本就到这里了,按照计划明天再往北走半天,沿途测量几个点的数据之后就可以返城了。

洪涛带着孩子们出来不仅仅是展示六分仪的功效,还要对这条河做个简单的测绘,再用这些数据重新绘制凉州附近的地图,为将来做准备。

这个工作不仅洪涛在做,青年团员们每天都会有一支小分队出去测绘一小片区域,把数据汇总到洪涛这里。

但提供数据最多的并不是青年团,而是富姬的驼队。她们走到哪儿就测到哪儿,这两年坚持不懈,几乎走遍了西北边关地区。

别看洪涛并没把湟州全境的大小山川盆地通通走一遍,但是他可以很负责的说,全湟州真没几个人能像自己一样对地形了如指掌,这就叫足不出户能晓天下……

当然了,现在说天下有点吹,但用不了太久,能晓中原、晓南北、晓整个东亚和中亚地区还是可以办到的。

这几批孩子就是自己的双眼、双腿、双手,她们能看到的、走到的、接触到的,从某种程度上就等于自己也亲历了。

“宸娘,记下来,以后抓到西夏贵族女人,想着给这位大哥哥留个年轻漂亮的,他这种头脑必须配得上一个体面的媳妇。宋人本官不敢抓来给你,弄个西夏女人将就将就吧,以后有了孩子只教汉话,谁敢说他不是宋人!”

对于这个要求洪涛很认真的答应了,凡是能记在宸娘小本子上的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在新军士兵眼中它的可信度仅次于圣旨。

有了能爬坡的滑雪板,蒋二郎的特种部队就等于又多了一双翅膀,哪怕碰上无法让雪橇通过的极端复杂地形也能轻装前进。而且行进速度不会比雪橇慢太多,肯定比徒步行走快多了,非常适合大范围机动作战。

不仅仅特种部队可以用滑雪板,新军也把它当成了冬季标准配置,并且出钱优先向凉州和马尾城的拓荒者采购大量马皮。

以后这种做法也会成为惯例,凡是湟州军方的大宗采购都必须优先拓荒者,数量不足的再从其它渠道获取,也算是一种政策上的倾斜。

“你们三个觉得本官的这艘大船如何?”安排好了漂洗、乌金行、扩建新城的诸多事情之后,洪涛又开始不务正业了。

他造了一架非常奇怪的雪橇,怪就怪在这架雪橇不用狗拉,也不用骆驼或者任何畜力,它有一张风帆,靠风力驱动。

率先登上这架雪橇的除了从湟州调来的儿童团之外,还有三个新成员。他们是王冠的族侄,由王浩带到凉州交与驸马当学徒,专门学习那种神奇的导航术。这也是洪涛当初和王冠订下的合约条件之一,必须完成。

洪涛也没打算失信,这架风力雪橇其实就是为这三个孩子专门设计的。西北地去没有大海,就算有湖泊也无法建造大船,没有船怎么学习导航术呢?

洪涛鬼点子最多,干脆就用雪橇糊弄事儿。这东西也不应该算雪橇,应该叫冰橇。它没有滑雪板,下面多了三根钢制的冰刀。

其实从原理上讲雪橇和船只是一样的,导航术的关键并不在脚下踩的是船板还是冰面,而在于代数和几何知识,关键还是星图。

既然要学习新知识,洪涛就不打算只教这三个孩子,干脆把许东来手下的儿童团也调了过来,几十个孩子凑在一起学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