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6 不许一刀切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2669 字 9个月前

洪涛在后世见过、听过这种一刀切的政令,也吃过亏,必须深恶痛绝。现在自己当政了,要是也玩这套的话,根本说服不了自己的良心。

他认为搞这种政令的人必须都是笨蛋,就是因为能力不够所以才图省事放弃百姓利益,根本就不配坐在管理者的位子上。

前面不是说过嘛,洪涛最恨笨蛋,就算不当政、不改革,他也不会为了掌控权利去当笨蛋的,这是一条无法逾越的底线。

“……”黄蜂的三观又被触动了,驸马所说的道理他以前没听过,对不对不清楚,但答案很清楚,只能摇头。

“这不就结了,己之不欲勿施与人。这话不是我说的,谁说的本官也不知道。有朝一日你也可能走上高位,到时候不管发布任何政令先换位思考一下,基本就不会出大差错了。对了,我说的是管理自己的百姓,可没说也适用于战争。假如将来你当了将军,必须不能这么做。敌人怎么难受就怎么来,抛弃一切道德、伦理和人性,谁扔的最干净,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与官员相比洪涛更愿意当老师,每当能用自己的理念影响别人时,内心就忍不住的欢呼,为此再累再苦也觉得舒服。至于说自己的理念对不对,谁知道呢,用事实检验一番不就清楚了。

其实就算洪涛不出主意,拓荒民们也不会傻乎乎的全部播种毫无把握的白叠子花,各家或多或少要保留一块土地用于种植粮食。

在这个问题上凉州官府选择了柔弱和强硬两种办法应对,之前签订的合同可以更改一次,重新写明种植白叠子花的亩数,种植数量越少优惠力度越低,收购价格也随之降低。如果每家种植白叠子花的面积少于五十亩,拓荒田就会被强行收回,再分配给其它拓荒者耕种。

强硬的是,凉州官府会不定期派出警察对各家的种植情况进行动态监控,一旦发现与合同不符的情况,没二话,直接抓人没收土地。一切敢于阻碍执法者的行为通通视为严重违法,可以当场射杀,也可以抓捕之后送到矿山做苦役。

这条法案不用通过任何代表审议,因为凉州、甘州、肃州全是军事管理地区,只要最高军事长官、甘凉路兵马都总管王诜签字用印,即刻生效。

湟州和马尾城则不用执行此条法令,大家爱种啥种啥官府不管,你乐意把田亩全空着,只要能如数上缴土地税即可。

“话是这么讲,可这地荒了可惜……西夏人就不吃粮食?”老汉自始至终也没说出半个满意,但他的意思应该差不多,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您这是挖什么呢?”听口音洪涛分辨不出来这位老汉来自哪儿,但肯定不会离边关太近,否则不会不明白西夏人的生活方式。

“嗨,水渠,这个大家伙顶事儿,再挖几条沟把水引进去就省大事儿了。我家七口人原本只能种十来亩地,光挑水浇地就能累死人。有了它帮忙,儿子种几十亩,我和老婆子闺女也能伺候十亩地……呸!”

老汉说起地的事儿就没啥埋怨了,全是满足,对大水车更是举起拇指赞不绝口,越说越有劲儿,向手心吐了口唾沫,论起锄头继续挖。

“来来来,左右我也闲着没事儿,帮您试试……”看着老汉抡锄头抡的头上直冒白烟,洪涛也有点跃跃欲试,想活动活动身体。

“这、这使不得……”老头稍微熟悉了凉州的规矩,不太怕官府的公人,但还没达到从心底不怕的程度,不敢把锄头交出去。

“啥使不得,我家以前也是种地的。来来来,您闪开几步,看我的……走你……嗬!”

为了把老头的锄头骗过来,洪涛立刻就给父母改了户籍,变成农村户口了。连抢带夺的拿过锄头,抡圆了就是一下……地还挺硬,看着人家锄不太费劲儿,可是到自己手里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嘿嘿嘿……你个娃子不老实……”老汉一眼就看出来了,啥父母务农都是编的,这位连锄头都不会使。

“我家是种水田的……您这地是种粮食还是白叠子花?”依旧是片刻不迟疑就把谎话圆了,锄头继续抡,啥对不对的,咱就是有力气!话也不能停,正好了解了解王二的工作完成的如何。

“要我说还是种高粱稳妥,两个小混蛋非要种白叠子花。那玩意咱都没见过,能种的好才见鬼!”得,这个问题把老汉惹毛了,指着远处的几个人影开骂。

“官府不是派人教大家如何种了吗?”闻声洪涛立刻停下了锄头皱起了眉,这都快到播种季节了,要是还没做好前期工作,今年的棉花收成恐怕就更不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