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后顾之忧

灭明 蓝盔十九 3366 字 9个月前

……………………………………………………

连续数日不见阳光,天空显得十分阴暗,仿佛低沉下来了,北风越刮越大,阴冷笼罩着整个壶芦山,随时都可能下雪的样子。

除了李鸿基,高家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连一向游手好闲的高一功,也在大哥的和二姐的督促下,忙得汗如雨下,这是为冬天的生存做准备,他虽然不太情愿,却也不敢偷懒。

园子里的大白菜要全部收割回来,羊圈的羊需要照应,去壶芦山上捡些枯枝,虽然柴房早就堆得满满的,但冬天不嫌柴多,房子里但凡有些空隙,都要塞上干柴。

这天傍晚时分,天空果然飘起了雪花,先是悠悠扬扬地飘飞,接着就是鹅毛大雪,六角形的雪花与雪雹齐飞,地面上、屋顶上都是一片白,树枝上也是挂着雪,从下面看去,倒像是一条黑白相间的彩带。

高桂英正袖着手在李鸿基的西厢房闲聊,听他讲十里秦淮河上各式各样的花船,此时却是跑向屋外,“啊,终于下雪了,今年的雪,来得真迟呀!”看到雪花,她有种说不出的兴奋。

“桂英,过冬的柴物都准备好了吗?”李鸿基尾在后面,也出了西厢房。

高桂英扬起小脸,任雪花漂在脸蛋上,然后用小手摸摸,但雪花已经不见了,“都准备好了,干柴、粮食、大白菜……早就弄好了。”

“哎!”李鸿基叹口气,他可没有高桂英的闲心,韩金儿独自一人在家,不知道准备好了过冬的财物没有,自己的伤还没好利索,一旦大雪封山,短时间怕是回不去了。

“鸿基,你叹什么气呀?大雪能带来雨水,不仅冬天不用担心吃水问题,明年呀,也许不会再大旱了!”高桂英眨眨漂亮的眼睛,“我知道了,可是担心家中的嫂子?”

“我离开时,家中几无余粮,不过十几文铜钱……”

高桂英只得陪着默默伤神,良久方道:“嫂子知道你在外不容易,暂时不会指望你回家,再说,双喜早就回去了,他应该会帮衬一把!”

再想这些也没什么用,自己远在百里之外,一时肯定回不了家,就是臀伤完全好了,但官司还没结束,李鸿基现在还是逃犯,担心韩金儿也是徒劳,看到高桂英的脸蛋上冻得红扑扑的,便道:“桂英,外面冷,我们还是进屋吧!”

“嗯!”高桂英乖巧地点头,随着李鸿基进了西厢房,她知道李鸿基的心情不太好,自然不会拂了他的意。

{}无弹窗“会吗?难道汉人天生的就不如蒙古人?”高桂英的小脸涨得通红,似乎她才是汉子,“我看不像,汉人如果都习武,论起单挑,应该远远强于蒙古人吧?”

“两军对垒,不是单打独斗,千万骑兵催动起来,个人的武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李鸿基吞了口白水,继续道:“土木堡,听说过吗?瓦剌不过数万骑兵,而明军不仅有同等数量的骑兵,更有数十万步兵,但结果……”

“土木堡之变”,一般人可能不知道详细的过程,那是明军的耻辱,它对大明朝廷,尤其是九边重镇的影响,百姓都能亲身感受到,从此以后,明军正式从心理上畏惧蒙古骑兵,蒙古骑兵叩关劫掠,只要不围攻军镇,边关与朝廷,多半置之不理,任由蒙古骑兵吃饱了从容走人,壶芦山距离延绥如此之近,高桂英就是没见过蒙古骑兵,起码听说过蒙古骑兵的光辉战绩。

“鸿基,那你说说,蒙古骑兵为什么如此强大?”

“首先是力量,蒙古人不事农业生产,没有窝头米饭,他们吃的是牛羊肉,喝的是马奶酒,以这些肉食为主,体力上比汉人占有优势,平时倒看不出多少差距,若是骑兵对垒,这种差距可能就是致命的,”李鸿基并非宣扬蒙古至上,蒙古骑兵不可战胜,“当然,这还是其中一个很小的原因。”

“那还有什么原因?”高桂英到没想着去对付蒙古骑兵,她只是无聊而已。

“蒙古人生活在苦寒之地,又不从事农业生产,人马的粮食都难以准备充足,一场大雪,或是大旱,都可能让他们遭到灭族之灾,那时除了抢劫,他们就没有活路了。”

“所以他们就抢我们汉人的财物?”高桂英被李鸿基说得热血沸腾,小脸上血气上涌,也不再托住下巴,仅有的一点妩媚也是荡然无存。

“也不是只抢汉人,”李鸿基倒不是宣扬民族仇恨,他只是当做故事,稍微夸张点吸引高桂英的注意力而已,“实际上,他们首先是抢劫草原上其它部落的牛马羊,所以蒙古高原上常常征战不休,比我们这儿乱多了,但蒙古高原上的灾难到处都是一样的,即使杀死其它部落所有的人口,粮食还是不够。”

“那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不是很危险吗?”高桂英的怒气稍稍平复些,草原上的战争,与葫芦山毕竟没什么直接的关系,她甚至希望,草原上越乱越好,这样蒙古人就没时间来劫掠汉人了。

“的确危险,”李鸿基笑道:“所以蒙古人打仗,乃是为了自己的生存,长期为生存而战斗,练就了他们强大的战斗力,相反,战斗力稍微弱些,就会消亡在无边的草原中,甚至整个部落都被吃得连渣都不剩。”李鸿基觉得,游牧民族的生存状况,倒是很好了诠释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难怪蒙古人好勇斗狠,见过蒙古人的都说,蒙古人不仅身上散发出羊肉的膻味,连眼神都相当阴冷,一言不合,就抽出刀子。”

“嗯,”李鸿基也没见过蒙古人,只是在后世的电视上见过,“其实蒙古骑兵战斗力强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士兵们没有后顾之忧。”

“为什么?打仗不都要死人吗?如果士兵死了,他们的婆姨,还有孩子怎么办?”高桂英不解,“既然草原上经常发生战争,那这些孤儿寡母的,不是受尽别人的欺负吗?士兵们怎么会没有后顾之忧?”

“这个倒不用担心,”李鸿基笑道:“每一名蒙古士兵阵亡,或是伤残了,他的妻儿自会有别人代为抚养,而且,还会照顾得很好,就像是自己的妻儿一样。”

“原来蒙古人对他们自己人,倒也有情有义,”高桂英蓦地发现有些不对,将别人的儿子当做自家的,到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婆姨,“你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