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要在九边之地力抗女真、蒙古这类游牧民族,需要大量的战马,偏偏重要的战马产地辽东、河套先后被游牧民族占领,西宁是大明最后也是最大的战马基地,为了战马,朝廷强行让西宁的百姓大部分退耕还牧,替朝廷豢养战马。
为了战马,朝廷宁愿用粮食养着西宁卫。
朝廷养得起,但李自成养不起,一旦朝廷切断对西宁的粮食供给,不用派出大军,饥饿,就能让士兵临阵倒戈。
西宁卫现在虽然不缺粮食,甚至朝廷拨给的粮食还有节余,但李自成必须未雨绸缪,粮食不是工业产品,有它自身的生长规律,加班加点也不起作用。
李自成看似优哉游哉,实则是沿着湟水寻找可耕之地,最好是成片的耕地,如果找到成片的耕地,就可以集中人口,恢复昔日的农耕状态。
然而,他有些失望,一路走过来,湟水南岸虽然平坦,却是高山峡谷,实在无法借用河水大量农耕,如果根据地形,还是更适合游牧。
大约申时,李自成突然被一条河流阻住去路,望着滚滚河水向北注入湟水,李自成心中一阵悸动,从来河流入口,都有肥沃的土地,这条湟水的支流,两岸平坦,落差不大,难道不是天然的河谷吗?
他抽出随身携带的行军地图,发现这条河流叫“药水河”,但它的上游和中游,却叫“南响河”,咦,同样一条河流,为什么有两个名字?便向身边的亲兵们问道:“此河名为药水河,为何它的上游却是叫做南响河?”
“大人,”一名亲兵道:“药水河发源于太子山,但发源于日月山的南响河,注入药水河后,河面大大开阔,流量也大大增加。”
“奥,是这么回事!”李自成也没在意,名字只是个代号而已,目的是为了区分同类,“此处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典型的河谷地形,可惜没有耕地,可惜了!”
“大人……”一名亲兵说话很小心,显得不太确信,“属下听老人们说过,以前,这里本来就是耕地,但日月山以西,便再无耕地,全是牧场了。”
“难道日月山是牧区与耕区的分界线?”李自成不明白是因为气候,还是地势,或者降雨量,不过,既然以前就是农耕去,那恢复起来,应该不是无的放矢了,至少垦荒不是做无用功,不是白白浪费牧民的心力了。
既然这里是农耕的极限,那深入牧区的三角城,就是拱卫农耕区的重要堡垒,难怪大汉要在此处筑城。
如果三角城能够坚守,不但可以护卫农耕区,还可以得到西海与湟水之间的大片草场,尤其是金银滩,李自成要修复三角城的最初目的,就是看中了这一片牧场。
“你们还有谁知道本地的历史,或是传说?”
“传说……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就是从此经过的……”
“文成公主?难道这里是通向乌斯藏的要道?”李自成一直以为,这里只是祁连山南,如果能越过盐泽东沿,应该可以绕过祁连山,到达河西走廊以西,没想到还是入藏的通道。
当然,对李自成来说,这里最重要的,是可以作为耕地,要保持倒药水河口的稳固,就要加强三角城的守御。
{}无弹窗驻守三角城的周宾并不识字,信是他人代写的:三角城初步完工,牧民们已经回去了,请大人安排下一步的行动。
“完工?”
李自成顿时大喜,虽然三角城只是初步完工,城高不过一丈,基本上无法阻挡蒙古骑兵的攻击,但明军在此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如果能扼守住这个交通要点,西宁的西大门就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接下来怎么办?
李自成思索片刻,还是决定亲自去视察,自从离开三角城,他主要待在西宁,三角城完工,正好借机前往西面视察一番,便对何小米道:“做好准备,明天去三角城看看!”
“是,大人!”
何小米走后,李自成再无心思整理汉语拼音的事,他独自在书房沉思了一个多时辰,方才灭了灯去后衙。
宋玉莲听到脚步声,慌忙开了门,“大人回来了?”
“嗯,”李自成没看到陈秋蝶,倒是有些奇怪,“蝶儿呢?怎么没见?”
“蝶儿已经睡了,”宋玉莲躬身道,“大人,婢子……婢子已经教训过她了!”
“奥?”李自成笑道:“你是怎样教训她的?她说了什么?”
“蝶儿说,她将对大人的依恋,深深埋藏在心里,绝不惹大人不愉快了!”
“原来蝶儿这么听话?”李自成在宋玉莲的脸蛋上抚了抚,“还是莲儿教训得好呀,既然蝶儿这么乖,那……今晚我就宿她那儿吧,奥,你帮我整理一下,我明天要出趟远门!”
“是,大人!”宋玉莲起初听到李自成要宿在内室,心中倒有几分喜悦,不过,知道李自成要出远门,又生出几分小女人般的依恋,有心要问问去哪,却又不敢,只得默默给李自成收拾行装。
李自成已经习惯了独宿的日子,倒没有想得太多,他今天忙碌了一天,刚才思虑三角城的事,身体有些乏了,正好可以搂着小萝莉早早入眠。
吃过早饭,李自成在官衙召见了梁文成、刘云水与马有水,说明了自己要去三角城的事。
刘云水不放心,“大人身边止有二十余亲兵,还是由属下陪同吧,属下的士兵都有战马,不会影响行程。”
“没事,西宁已经平复,小人再难起异心,”李自成笑道:“再说我的亲兵都是骑兵,不会有什么危险,你还是抓紧时间练兵吧。”
“那自成自己要小心了,自成乃是西宁卫的主心骨,万不能有失,”梁文成顿了一顿,又道:“自成,秦大年与宋文将各处关隘的守军四十余人押赴西宁,这些人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