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河西走廊

灭明 蓝盔十九 3362 字 9个月前

李自成独自来到书房,展开行军地图,整个河西走廊尽收眼底。

附属于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陕西行都司,差不多就是后世的甘肃省,增加了西宁卫,而减少了陇右、陇东高原。

李自成已经占据了西宁附近的卫所,现在的陕西行都司,差不多只剩下相对比较封闭的河西走廊了。

整个河西走廊依据祁连山的走势,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除了石羊河、讨来河两块突出的部位,基本上就是长方形,西为祁连山,东为边墙,北面是嘉峪关,南面是祁连山的支脉拐出的分水岭,后世称为乌鞘岭。

西宁军占据庄浪卫的时候,相当于突破南面的分水岭,已经据有地利上的优势,宋文进入古浪所,相当于在分水岭以北获得了一定的纵深,已经深入了河西走廊的南部。

现在的陕西行都司就显得相当尴尬了,西、东、北三面分别是祁连山和边墙,唯一与大明内地有陆地上联系的、南面的分水岭,却又掌握在西宁军的手中。

瓮中捉鳖。

李自成心中闪现出这样的念头,不过,也只能想想,真要实现,却是万难。

河西走廊虽然封闭,但内部有山有水,满足军屯的条件,能养活一大批士兵。

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有凉州卫、山丹卫、永昌卫、甘州卫、肃州卫、镇番卫,还有两个守御千户所:镇夷所、高台所,特别是治所甘州,竟然下辖五卫:甘州前卫、甘州后卫、甘州中卫、甘州左卫、甘州右卫,依照明初每卫五千六百士兵的编制,仅仅甘州卫就有两万八千士兵,实在是恐怖的数字。

不过,从西宁卫、庄浪卫、碾伯所、古浪所的情形来看,到了明末,不可能还是满编,能有五成士兵就是顶天了。

即便如此,现在的河西走廊,体量还是比李自成现在掌握的西宁军大得多,李自成若是要打他们的主意,也是不易。

何况在三角城的西北,还有蒙古骑兵不时骚扰,在黄河以东,还有大明的陕西省。

要想着整个河西走廊,还是太遥远了,他现在关心的是,古浪所现在已经属于西宁,按照惯例,将设立古浪县,县城就是原先的古浪所,它坐落在古浪河西岸,应该有足够的淡水,只要能出产粮食便行。

{}无弹窗这几日闲来无事,李自成白天几乎都是窝在女校,他要抓紧一切时间,将以前请假的日子补回来,争取让这些学子早些毕业,以便传授更多的学子。

官亭渡口一直没有讯息传过来,李自成有些不放心,为了应对曹文诏在陕西剿灭盗贼的事,官亭渡口不仅有马有水的重兵驻守,更是将宋文部三百余士兵全部调派过去,以免盗贼和流民大量西渡黄河,涌入西宁。

这日午后,李自成来书房转转,顺便查看来自各自的讯息,王安平的游骑终于送来了陕西的讯息。

根据讯息,陕西的盗贼已经被曹文诏驱散,盗贼的首领或死或擒,已经分崩离析,李自成这才长出一口气。

这与后世的历史惊人的一致,无论是盗贼还是流民,都看不上西宁这样的边陲,或者说,即便来到西宁,在多民族的熔炉中,他们也没有安全感。

流民逃亡的方向,主要有三条:西南方向,经蜀道入川;东南方向,跨越黄河,沿淆函古道进入河南洛阳;还有一处,就是直接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其中蜀道、淆函古道不仅艰涩难行,沿途又有关隘,只要朝廷驻扎一支军队,以盗贼的战斗力和手无缚鸡之力,根本无法大规模通过,或者说,沿着这两条道路逃亡的盗贼和流民,基本上都被朝廷的大军剿灭了。

张献忠后来的入川了,而且在西川称王,那是他主动入川,而且是在投降朝廷之后,得到朝廷的庇护,有足够的时间穿越蜀道。

现在陕西的盗贼和流民,正像王安平所说的,除了被剿灭的,大部分都是逃向一河之隔的山西。

无论盗贼是逃向山西、河南,还是西川,只要远离西宁,便与西宁没有直接的关系,即便李自成想要解救他们,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的西宁,能够自保已是万幸。

李自成拿起行军地图,现在是三川府,也就是原先的碾伯所地区,已经集中了马有水、宋文两部,八百余名士兵,既然盗贼的事没有下文,他们也不能闲着,不如趁机由南向北,先拿下古浪所。

从行军图上看,古浪所紧靠边墙,位置相对独立,介于庄浪卫和凉州卫之间。

古浪所的面积不大,又与庄浪卫之间隔着分水岭,应该从属于凉州卫,但现在却是独立成所,不知是什么缘故,也许当年设计卫所时,庄浪卫与凉州卫之间,多了一块空地,总不能闲着,朝廷在此设立了古浪所,用于防护这一段边墙。

这只是一种感觉,李自成并不知道古浪所的真实情况,上次王安平送来古浪所的讯息,他的心思不在古浪所,只是随意浏览一遍,并没有刻意记在脑子里,他似乎记得,王安平并不是使用信鸽,而是特意命令游骑送回的讯息。

他在文书中翻找起来,果然找到了那份讯息,原来是一份古浪所的军事布防图,标注得十分详细,因为容量太大,所以无法使用信鸽,王安平大概是因为古浪所与已经隶属于西宁的庄浪卫相邻,所以在古浪所上下了不少功夫。

与李自成设想的完全相反,古浪所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卫所,因为境内有一条叫做“古浪”的河流而得名,令李自成稍感意外的是,这条滋养了古浪军民的河流,竟然冲出了边墙,最终流向东面的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