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东征陇右(三)

灭明 蓝盔十九 3520 字 9个月前

李自成靠在椅背上,闭了双目,脑子里将近期的事务过了一遍,方才睁开眼,喃喃地道:“红石崖,就等你的下一批黄铜了!”

七月八日,李绩、周宾先后回到西宁,随同周宾回来的,还有来自红石崖的黄铜,这一次,足有数百斤。

这些要是全部转化为子弹,那该有多少?李自成大喜,他一刻也没有耽搁,立即着人将这些黄铜送至匠作坊。

有了黄铜做保障,李自成去掉了最后一时担忧,便加快了军事部署,刘云水部四个百户的辅兵,押运着大量的粮草辎重,先一步赶往三川府,与驻扎三川府的马有水部汇合。

李自成还让他们给马有水带去自己亲笔书写的长信,让马有水部做好一些准备,随时准备渡河,而驻扎在小积石山的李过部,也要向三川府靠拢,必要的时候,可以先行试探着从官亭渡口过河,为后期的大军占据东岸的桥头堡,顺便查探陇右卫所的反应。

七月十五日上午辰时,天命大都督府正式开衙,衙门就是原先的西宁卫官衙。

李自成自命为大都督,大都督府下设民事司、兵事司,分别由梁文成、沈道担任民事使、兵事使,西宁军原先的七大百户,升格为七大千户,各主官自动升格为千户。

天命都督府受之于天主,统领西宁府、三川府、甘肃镇一切军政事务,西宁军改称“天命军”,使用新的军旗,天命骑兵一律配备长枪、明光铠,而天命步兵一律配发步枪,着新式迷彩军服。

天命都督府随即颁发纲领性文件,凡是天命军所至,一律施行《土地律》、《工商律》,提倡百姓信奉天主,鼓励百姓开办工商企业,兴办新式学堂,大规模推广农耕。

天命军秉承天主的旨意,以解救百姓为己任,让治下所有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耕,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随后,第一千户刘云水部、第五千户周宾部,分别代表天命骑兵和天命步兵,打着刚刚配发的九州军旗,在西宁城内几条主要的街道上游行,接受百姓检阅。

游行一结束,周宾部并没有回到军营,而是直接开赴三川府以东的黄河官亭渡口,第四千户李绩部接管了西宁的城防。

天命军在西宁城内游行,在百姓中引起广泛的议论,整齐的军容,雄壮的骏马,九星的军旗,严明的军纪,还有“所有的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地耕”,“不拿百姓一针一线”,“《土地律》、《工商律》”……一切的一切,都让百姓们觉得,天命军与以前所见的明军,有太多太多的不一样……

李自成没有时间来关注舆论行情了,这个问题他交给李绩了,让士兵扮做百姓的样子,看看百姓有什么真实的反应。

当日午后,李自成飞鸽传书三川府的马有水、李过,命令他们立即渡河,抢占对岸的渡口,接应后续大军渡河。

{}无弹窗六月底,第一批黄铜从卡当山运至西宁,李自成立即让匠人们前来接受,黄铜的品质虽然比不上红铜,幸好可以做步枪的子弹,他稍稍悬着的心脏,终于完全落回胸腔内。

黄铜实际上只有八十斤,但一颗子弹所需要的黄铜,不过才一两左右,这些黄铜足够制造上千颗子弹,这才是第一批,黄铜的冶炼带有试验性质,一旦成功了,接下来就会量产,据来自卡当山的讯息,第二批黄铜已经在冶炼,如果能顾成功,不日即可运抵西宁。

李自成让工匠们集中力量,加班加点生产子弹,哪怕将生产步枪的匠人们抽出来,也要保证子弹的生产速度。

七月一日,第七百户宋文部,从西宁出发,全军向西而去,他将换防三角城和卡当城,而驻守三角城的第四百户、卡当城的第五百户,将立即回到西宁。

由于现在步枪的子弹严重不足,宋文部并没有子弹,只是随身携带着西宁步枪,李自成告诉宋文,待匠作坊制造出足够的子弹,将立即押赴过去,继续操训枪手。

宋文部正在操训的关键时期,但并没有形成战斗力,暂时只能守城,而第五百户周宾部已经在卡当城有过实战经验,将作为这次东征的主力之一。

李绩部尚未配备步枪,也没有完成扩军,到现在只有五个百户的士兵,相对于第五第六百户,第四百户还是停留在明军的水平,所以将不参加东征,而是留在西宁守城,待城内的工匠们制造出步枪,将逐步开始用步枪操训士兵,守城兼操训士兵,是李绩部当下的军事任务。

西宁城内,表面上波澜不惊,但接近西宁军政要员的人都已经知道,暗地里已经忙碌起来。

梁文成组织人手,加紧从各地征收农业税,现在的农业税只有一样:粮食,而征收上来的粮食,直接装车运往三川府。

与此同时,甘肃、三川府的文官们,也在争分夺秒地抢收农业税,所有的粮食,也是集中与三川府。

在李自成的东进计划中,三川府将暂时做为后方的粮食补给基地,直到陇右局势稳定。

活跃在陇右的西宁军游骑们,正源源不断将各种有用的没用的讯息,通过各种途径送达西宁,简要的讯息,一般是飞鸽传书,一日可至,若是需要详细表达的讯息,则是通过快骑,由专人送过黄河,再由李过派出骑兵送达西宁。

李自成最近一直在整理着来自陇右的讯息,连他惯常最为上心的西宁女校,都已经停课三日了,而且还不知道何时才能复课。

他眉头舒展,高桂英的心里就放松了,看着李自成在城内各处忙碌着,精力使不完似的,她就暗自偷笑,以为穆思蓉功不可没,用她孱弱的身子,换来李自成精神上的振作。

这日午后,李自成刚刚离家去了中衙的书房,几个女人就凑在一起,高桂英让小梅、小兰去收拾碗箸,却对宋玉莲道:“莲儿,自成这几日忙的,连学堂也不去了,姐妹们也是无事可做,趁着空闲,你带穆小姐去各处转转,查点查点,看看后面的园子是否浇透,还有各处库房、物资,也要让穆小姐知晓,”又对穆思蓉笑道:“穆小姐在后衙的日子,我这身子……也没法陪穆小姐,难得自成忙于公务,这几日没有布置功课,得些空闲,就让莲儿领着随便转转吧,你迟早是要过门的。”

穆思蓉的小脸霎时红透,大夫人这是怎么了?自己住在李家的时间也不短了,好像这些房子都已经熟悉了,再说,这是官衙,又不是李家的私产,知道那么多有什么用?

至于李家的库存,为什么要自己知道?即便将来过门了,也是大夫人掌家,与自己有什么关系?难道大夫人是要自己看看李家的库存,以后生活节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