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山丹水大桥的长度不,也就二三十米,因为没有桥墩,浇灌桥面应该用不了半日的时间,关键是浇灌之间,需要用树木搭建模板,筑桥的时间,主要就在搭建模板上。
田芬的小口,顿时张得滚圆,跟衔着一个煮熟的鸽蛋似的,直至行到水泥桥的顶部,方才清醒过来,“大都督,以后在大通河上也浇筑一座这样的的桥梁吧,两岸通行也会便利些!”
大通河上筑桥,的确方便通行,但李自成现在面临的最大压力,还是在军事上,特别是占据陇右之后。
他的精力,主要还是投在军事上,无论是粮食还是银子,就是这次修筑的水泥大道、桥梁,也是为了运输物资上的便利,真正为百姓考虑的,必须待军事上稳定之后。
大通河上筑桥,倒是可以加强浩门县与北川县、西宁府的联系,可以将浩门县生产的粮食,快速运至西宁,但大通河两岸,都是峡谷结构,河床很深,河岸又是特别陡峭,浇灌桥墩极为困难。
但他不愿让田芬失望,那里毕竟是她的家,便道:“以后有时间,让汤先生去看看,大通河上能不能筑桥!”
田芬只道汤先生无所不能,既然大都督同意了,应该没有技术上的难题,水泥桥是稳稳的了,便松开李自成的大手,蝴蝶似的在水泥桥上窜来窜去,倒是鸢儿,一直和李自成牵着手,颔首浅笑,极为淡然,如果不是因为衣着,田芬倒像是侍候她的婢女。
李自成原本赶着去看漳水大桥,没想到在山丹水就见到了,便仔细打量着这座山丹水大桥,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一时却又想不起。
“夫人小心,当心落水!”
李自成转身一看,原来是田芬,她脱离了自己的掌控,来到桥边,探头向下张望,鸢儿这一声叫唤,倒是让他一悟。
对,缺少护栏!刚才总是觉得桥面上乖乖的,原因就在此!
如何桥面上有护栏的保护,在水泥桥面上行走,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没准这儿将是游人不可多得的一处风景点。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李自成没理由的想起这首印象派诗歌。
只是不知道,山丹水大桥上,能不能加装护栏,哪怕是木制的也好,以后再设计大桥,一定要加上护栏。
亲兵们已经渡过山丹水,李自成见天色将晚,遂重新上马,怀抱鸢儿,向宁远县城方向而去。
过了山丹水大桥,一直到宁远县城,水泥大道已经与水泥大桥无缝对接,李自成心道:“一旦开春转暖,还要加快水泥大道的建设,有这么多免费的战俘,最多半年,兰州至固关的大道,将全线贯通。”
不知道汤若望他们怎么样了,如果能在黄河上筑桥,水泥大道,一定要延伸至西宁。
李自成这样想着,一时不察,将鸢儿的胸前的玉峰挤得严重变形。
鸢儿吃痛,几乎流下泪来,但田芬就在身边,她不敢作势,只得带着哭腔,弱弱地道:“大都督,你弄痛奴婢了!”
{}无弹窗鸢儿已经备好了晚饭,在炕房外逡巡已久,知道里面热烈,却不敢叫门,直到李自成收拾齐整,与田芬携手出来,方才迎上去,“大都督,夫人,晚饭已经准备好了!”
李自成见她面色红扑扑的样子,知道她已经等了很久,遂打个哈哈,道:“正好我们也饿了,芬儿,走,我们看看鸢儿做了什么好吃的!”
田芬自然也能看出门道,白了李自成一眼,却是藏在他的身后,一时不敢面见鸢儿。
晚饭后,李自成挤上滚热的炕床,又将田芬收拾得娇喘吁吁,只是可惜了,一直忙前忙后服侍他们的鸢儿,却未能雨露均沾。
辛苦了半夜,积攒了大半月的淡水,全部释放出来,将田芬浇灌得饱饱的、满满的,李自成也不觉得疲乏,反而更加精神抖擞,天色微亮,便起床带着何小米等人,顶着寒风绕清水城跑步一周,直至微微出汗,方才回到中衙。
田芬早已起床,刚刚梳洗完毕,这会又要以饱满的热情服侍李自成洗脸、擦汗、换衣,又将鸢儿准备的早点端出来,陪着李自成吃了。
李自成劳心劳力惯了,但在生活上,一向由宋玉莲她们伺候,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心中不觉暗叹息,还是后世说得好,男人只要将女人的身子侍候好了,什么都好说。
只是可怜了鸢儿,比芬儿还要忙碌,却是什么也没得到,只能在一边看着眼馋,今晚露营,无论如何,也要让她尝些甜头,一旦回到西宁,她就得挨边站了。
这一路西行,行程甚远,幸好田芬已经学会了骑马,她早已收拾妥当,随身携带的物事,只有一个布包裹了,搁在白马背上。
但鸢儿并不会骑马,李自成起初预备将她留在清水县,暂居知县韩山博家中,但鸢儿不仅是田芬的侍女,自己已曾收用过,单独留在韩家,也不合适。
没办法,李自成将鸢儿扶上了自己的战马,搂在怀中,黄鬃马原本脚力不错,鸢儿不过七八十斤,驮起来应该不会吃力。
鸢儿羞得满脸通红,连头都不敢抬,只是用眼角的余光偷偷打量田芬,李自成见了,心道:你怕什么,晚上还有比这更亲密的呢!
当着亲兵的面,他难得当了一回正人君子,李自成左手从鸢儿腋下穿过,牵着马缰,只是用右手揽住她的细腰,免得战马奔跑起来,鸢儿坐立不稳。
田芬没有鸢儿想象的那般小气,不放心鸢儿第一次骑马,倒是催促李自成搂得更紧些,免得鸢儿从马背上摔下来。
一路急行,至傍晚时分,方才赶至山丹水,这里距离宁远县城,不过十余里,不出意外,天黑之前,可以赶至县城之内。
李自成正待渡河,却惊异地发现,山丹水河面上,斜着飞出一道石桥,将东西两岸连接起来。
石桥呈圆弧形,中部凸起,表面光滑,如果披上彩色的外衣,就是一道彩虹。
“咦,怎么回事?上次经过山丹水的时候,并没有这座石桥,难道汤若望他们的杰作?”
李自成跃下战马,将鸢儿抱下来,徒步走到石桥面前,仔细一看,果然是一座水泥桥!
山丹水汇入渭水的入口处,比漳水要窄一些,李自成目测,应该不超过二十米,所以河中并没有桥墩,这就大大节约了施工的时间。
难怪汤若望他们在浇筑了漳水大桥后,又连着浇筑了山丹水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