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兴盛与灭亡,原因自然不会只是土地一种,还会有外族入侵、兵备制度、自然灾害、腐败等有关,甚至权臣个人的野心,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当所有的因素集中于某个时间段,矛盾无法调和,旧的王朝便会在矛盾中灭亡,新的王朝取而代之。
但根本矛盾,还是土地兼并,其余的矛盾只是激化这个主要的矛盾,加速王朝更迭而已。
李自成并不是给梅之焕授课,只是挑主要的方面告诉他:大明已经日薄西山,更新换代是迟早的事,这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
梅之焕显然没想过这么多,他这样的顺民,从来不会研究一个王朝的灭亡规律,更不用说研究大明的灭亡了,那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今日听了李自成的一番话,却是茅塞顿开,但他实在想不明白的是,年纪轻轻地李自成,为何拥有如此的见识?难道真是天主派来的……
大明时代,汉人信奉宗教的极少,但每次遇到难解之事,便是向宗教求救,或是用宗教的知识来解释那些虚无的现象,梅之焕也不例外。
待到李自成解惑完毕,他看向李自成的目光中,已是泛出异样的色彩,但随即就有些昏暗,可惜他已经老了,不能……
恰好亲兵们端上饭菜,李自成哈哈一笑,道:“梅老先生,咱们边吃边谈,跑了一日的路,我可是饿坏了!”
“是,是,边吃边谈!”
李自成狼吞虎咽,先是解决掉一个白面馒头,又喝了半碗热汤,方才停下竹箸,道:“梅老先生可知,我为何让你赶来兰州?”
梅之焕咀嚼几下,就着热汤将口中的馒头吞下,抬起头道:“怎么,大都督不是让属下来陇右考察?”
考察?甘州的绿地地形,与兰州有可比性吗?李自成淡淡一笑,道:“梅老先生见识广博,劳驾梅老先生长途奔袭,就是要听听梅老先生的意见,陇右我们是拿下来,接下来要如何治理,才能让百姓丰衣足食!”
“大都督,属下愚钝,以兰州观之,陇右已经进入恢复期,现在不是挺好吗?”梅之焕听了李自成语言,微微点着头,“即便让吏部尚书来陇右,亦不过如此!”
“梅老先生过奖,”李自成拱拱手,笑道:“据我估计,一旦过了明天冬小麦收割期,陇右的百姓,也许就能丰衣足食了,不过……陇右这数十万百姓,难道仅仅停留在丰衣足食的阶段?”
“大都督的意思……”梅之焕终于明白了,“大都督是要对陇右重新规划?”
李自成点点头,“建立行省,梅老先生以为如何?”
{}无弹窗李自成入了兰州城,便直往军营,军队一直由他自己直接掌控,是最为放心的安全场所。
经过打听,甘肃巡抚梅之焕于下午就先一步到达了兰州,李自成便让何小米去请,让他过来一同晚饭。
稍顷,梅之焕随着何小米来到军营,见了李自成,当即叩拜在地,“属下梅之焕,叩见大都督!”
“梅老先生不用客气,快快请起!”李自成离座,将梅之焕扶起,让他在对面就坐,何小米机灵地奉上茶水。
“大都督……”梅之焕落座后,目光一直定在李自成的面庞上,当日他抛却京师的妻子,归顺李自成,实在是情非得已,甘州城破,兵败被俘,他就当自己已经死了。
李自成能打动他的,不是诚意,不是前途,而是西宁步枪,从西宁步枪上,他隐约感觉到,这个年轻人上的身上,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但今日,李自成东征陇右,不到半年时间,就将陇右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今日来到兰州,已经在城内外转悠了一圈,哪里还有盗贼、战乱的影子?这才半年呀……
李自成知道他的心中不平静,遂笑道:“梅老先生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梅之焕拱了拱手,“属下恭喜大都督,恭喜大都督喜得陇右!”
“同喜,同喜!”李自成哈哈一笑,也是拱手,还了一礼。
“大都督,属下有一个问题,”梅之焕再次拱手,道:“属下原本找不到答案,但来到兰州之后,知道大都督已经有了答案,所以老朽迫不及待,想要……”
“我们已经是自己人了,梅老先生有什么问题,就直接问吧,我当知无不言!”李自成心道,到了这个时候,你总不会怀疑我造反的决心吧?
“那老朽就放肆了,”梅之焕又是拱手,道:“大都督认为,或剿或抚,朝廷能解决陕西的盗贼吗?”
原来还在关心朝廷,难道身在曹营心在汉?李自成端起茶水杯,抿了一小口,道:“不能!”
“不能?为何?”梅之焕的双眼瞪得老大,跟朝廷正在屠杀他的妻子似的,“老朽原本也认为,或许朝廷迟早被这些盗贼掏空了,大明就此……但老朽来到兰州之后,发现兰州城内外,已是一片祥和,百姓虽然贫瘠,但已经度过了灾荒时期,这才半年时间……大都督能做到,朝廷因何做不到?”
这个梅之焕,预感还真有些对头,大明就是亡于陕西的盗贼,这样说起来,李自成也是也是盗贼的一支,不过梅之焕就事论事,他也没有生气,淡淡笑道:“梅老先生来自仕林,对朝廷非常熟悉,当今朝廷,有人真正关心过这些沦为盗贼的百姓吗?”
“原先的三边总督杨鹤不是力主安抚吗?”
“杨鹤是主张安抚,给盗贼发放了数十万两银子,还有数万石粮食,”李自成从王安平的讯息中早已知道了这些事实,“可是,盗贼归于百姓之后,他们无所事事,就是再多的银子、粮食,也有用完的时候,一旦银子、粮食没了,百姓除了重新沦为盗贼,还有什么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