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密谈(下)

灭明 蓝盔十九 3846 字 9个月前

郭世俊在临洮府生活了三四年,对边陲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形,自然非常熟悉,土司制度是朝廷与当地异族妥协的一种临时策略,非下狠手不能解决,然当日的西宁军……他点点头,目视李自成,等着其余的理由。

李自成道:“其二,增强民族凝聚力。边陲的异族,能繁衍下来,都有自己的宗教,如藏人的佛教,回人的恐怖教,蒙古人的萨满教等等,因为有宗教,民族向心力非常强,数百上千年不灭,撒拉尔人远迁黄河时,不过数十人,不但没有湮灭在汉人的洪流中,竟然还繁衍出数千人,这中间除了自身的正常繁衍外,亦有利用宗教、婚姻引诱汉人归化的结果。”

临洮府原先亦有撒拉尔人生活,但是如今……郭世俊用深邃的目光打量着李自成,“大都督,现在的撒拉尔人……”

“已经没有撒拉尔人了,不是死了,就是归化为汉籍了,”李自成想了一想,觉得不对,“奥,在西宁,还有数十撒拉尔人,已经沦为军奴,替天命军种植粮食,不过,军奴制度是暂时,他们一定会有新的归属。”

郭世俊暗探一声,这种民族大融合的政策,如果成功了,的确能永久解决国内的民族矛盾,建立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大都督,我在临洮的时候,就听说过天命军的归化政策,藏人、蒙古人这些黄色人种还可算是汉人,但回人等都是高鼻阔目,甚至还保留着蓝眼睛、红头发,你又如何让他们归入汉籍?”

“这个……”李自成嘿嘿一笑,道:“世俊知道‘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吧?在炎黄融合的过程中,一部分炎帝的族人,因为早先败于蚩尤,被迫远迁,成为今日的蒙人、藏人、土人等,而蚩尤的后人,为了躲避皇帝族人的追杀,则是迁移至更远的西域地区,并发展成为今日的回人、撒拉尔人、东昌人等,”他脸不红心不跳,继续道:“经过五千年的发展,现在皇帝、炎帝、蚩尤的后人,已经完成了融合,他们散落在边陲的后人,也该回家了。”

正在喝水的郭世俊,顿时将口中的茶水喷了李自成一脸,从来只有给自己民族寻找光辉祖先的,没听说过谁硬给某一个民族塞一个光辉的祖先,这个李自成……不过,这似乎是快速归化异族最好的方法,既然属于同一个祖先,那现在归化为汉人,就像李自成所说的,只是回家,回到民族的大家庭。

不管这种简单划分民族的方法是不是科学,双方要的只是一个理由,只要心里关过了,什么都好说。

李自成取来面巾,擦去脸上的茶水,知道自己的“理论”太过逆天,也不生气,却是笑道:“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恐怖教,西域等边陲,已经被恐怖教侵蚀,后世更是恐怖分子的温床,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宗教,绝难归化他们,所以我就看上了温和的天主教。”

这一层意思,后世教学历史的郭世俊,如何不明白?他原本是李自成的老师,可是来到大明,看来做李自成的学生都不够格,同样在大明生活了数年,李自成能有一个清晰的规划,而自己还则是为一顿饱饭而发愁,如果不是在皋兰山麓遇上李自成……

郭世俊忽地起身,长身而拜,道:“听大都督一席话,胜读十年,不,胜读百年书,佩服佩服!”

“世俊,你……快快坐下!”

郭世俊坐下后,又是拱手道:“我是教师出身,下午还曾想安安心心协助大都督兴办教育,享受一下平静的生活,可是如今……看到大都督描述的波澜壮阔的世界,我仿佛一下子年轻了数十岁!”

李自成看着郭世俊的面孔,的确是年轻了数十岁,除了双眼偶尔泛出深邃的光芒,实际年龄恐怕比自己还小,笑道:“那世俊现在有何想法?”

“如果大都督允许,我想去陇右考察民生与政治构架,为天命军未来的地方官府,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制度,同时,也为大都督寻找几名诚信、敬业、有热血的地方议员,不能让地方议会成为替个人谋利的温床。”

对天命军来说,东南两个方向各有优劣,李自成当时的考虑,如果东进关中,现在整个陕北到处都是盗贼,剿灭盗贼不容易,而安置盗贼以及被他们裹挟的大量百姓,难度更大,自己的属地上,百姓刚刚解决温饱,哪有余粮接济这些盗贼?

南下巴蜀,如果采取偷袭,以有心算无心,军事上并没有多少难度,还能阻止张献忠之流将祸水引进巴蜀,保持巴蜀的清净。

但蜀道艰难,以现在的状况,大军通行极为不便,一旦陇右和巴蜀某一处吃紧,援军很难及时通达。

除非陇右与巴蜀两地,都能保持强大的军队。

李自成已经将吴二毛的无影门派入成都,实际上还是倾向于先拿下巴蜀。

但郭世俊的话也有道理,李自成犹豫起来,一时无法做出决定,索性暂时仍在一边。

“其四,兴办教育。”

李自成在西宁开办了两所学校,一是西宁科技高等学校,乃是着力培养高技术人才和高等学校的教员,学子一旦毕业,拿过来就能使用,另一是西宁女校,招收的都是女学子,采用的是后世的教材,传授的是最前沿的知识,连文字都是后世的简体字,她们与原先的西宁卫签有合约,一旦毕业,将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员。

人数虽然不多,但长期坚持下去,教员的人数就会呈几何数量级的增长,为将来普及教育储备人才。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教育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当李自成将西宁的教育现状告诉郭世俊时,郭世俊是持反对意见的,“大都督重视教育,属下甚慰,但现在的天命军,主要财物还是要花在军队的扩编上,甘肃、西宁、陇右都是极为贫瘠,养活军队已经不易,”可能是觉得伤了李自成的积极性和长远计划,他又委婉道:“当然,为了将来能普及教育,现在可以兴办少量学校,但暂时不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李自成自然知道扩军的重要性,待陇右的粮食达到稳产后,他就预备开始新一轮的扩军,但教育是长久之计,如果不做足够的准备,将来需要大规模兴办学校,绝对没有足够的教员,必须及早准备人手。

按照他原先的设想,待西宁女校的学子毕业之后,先行在西宁兴办一所能容纳百人左右的初等学校,等到具备足够的教员,再将初等学校推广至各个县城,现在看来,的确是有些急了,最多能推广至各个府城。

李自成冲着郭世俊点点头,“世俊说得是,在最终战胜明军之前,教育的步伐的确不能走得太快,银钱上就无法负担!”

郭世俊的意见被采纳,心中也会是高兴,他是教师出生,如果参与到教育中去,应该是最合适的,不过,他的心中,早就有了不同的想法,

“大都督从善如流,佩服佩服!”

李自成哈哈一笑,继续道:“我的计划,还有最后一条,世俊应该能想出,就是发展工商业,不过,天命军的属地,商业都不发达,工业完全是空白,百姓也是比较贫瘠,连温饱都是刚刚解决,根本就是缺少购买力,世俊有什么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