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基本与世隔绝,如果没有战争和赋税,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但天命军进入陇南,必须对当地的百姓征税,以维持府县的正常运转。
对当地的百姓来说,他们自给自足,原本没招谁惹谁,却要向官府缴纳赋税,但交了赋税之后,官府也是由着他们自生自灭。
纳了税却感受不到温暖,百姓会对官府有好感?
官府与天命军对他们提供军事保护,但他们感受不到,除非外敌入侵就发生在眼前……真要到了这种时候,后悔恐怕也来不及了。
难怪大明的百姓没有“国家感”!
除了皇上“家天下”的思想外,百姓并没有真正成为“国家”的一员,至少他们没有感受到。
鞑子入塞,每次都掳掠大量的百姓出关,朝廷却是无动于衷,也可以说明,朝廷对“贱民”是如何的蔑视!
让官府加强宣传,似乎也不现实,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没有利益,谁会相信空头支票?
推广天主教、修筑道路……
似乎也行不通,天主教可以增加民族凝聚力,但不能完全代替国家认同感,而在山区修筑道路,不但技术难度大,成本也高,以天命都督府现在的状况,很难投入巨资,向人口极少的山谷中修路。
暂时只能这么过着,等华夏兴起、经济实力强大的时候,再做这方面的考虑,现在需要集中精力做的,还是军队,先打下江山再说。
李自成只是叮嘱申司文,以陇南府为中心,勘测通往各县的道路,这是府县道路,哪怕道路拐点弯,也要将一些人口比较集中的大镇带上。
当晚,大军并没有入城,只在城外驻扎,申司文替李自成接风,却被李自成拒绝了,说是战斗尚未进行,等凯旋回来的时候,如果路过陇南,再去城中做客。
李自成赶到武都县的时候,宋文部又前行了一段,在白水江的下游,两部方才汇合,八千多士兵,沿着白水江继续前行。
如果论行军速度,骑兵比步兵快得多,但李自成考虑到,此处全是山间小道,骑兵根本施展不开,如果要夺取关隘,步兵更为合适,所以步兵反而行在前面,骑兵除了派出游骑探路,主力却是跟在步兵的后面,并且向两侧靠山的方向展开搜索。
白水江接近与嘉陵江合流的时候,又名蕸萌水,道路转为西岸,大军便在此处渡过白水江,继续沿着江边道路南下。
蕸萌水已经是四川的地界了,因为都是狭窄谷道,并无多少百姓,虽然无法掩藏大军的行踪,但一路过来,并没有明军驻扎,天命军尚无遇到阻击。
大军沿着蕸萌水,一路长驱直入,渡过青川溪,便逼近蕸萌关。
四月八日,是黄道吉日,宜远行,天命都督府南下巴蜀的战略,也在这一日正式拉开帷幕。
李自成原本是要用李过的第二营、宋文的第七营南下,但宋文部早在去年的时候,便已经南下,一直驻扎在陇南府,此次随他一同出征的,只有第二营的骑兵。
随行的还有郭世俊,李自成已经计划好了,一旦拿下巴蜀,将留下郭世俊做为四川省省长,他这带着亲兵返回。
梁文成、沈道、梅之焕、汤若望、李绩等,天命都督府、甘肃省、兰州府的官员,以及驻守兰州的第四营主要将领,都去南城外送行。
这将是天命军第一次出现在朝廷的视野中,天命军与明军之间的战斗规模,将会大大升级。
进一步,天命军将拥有独抗朝廷大军的能力,退一步,一旦朝廷切断巴蜀与陇右的联络,天命军将首尾不能相顾,两部只能独自应对朝廷的大军,万一朝廷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谁也看不清局势的发展,谁也无法掌控未来的命运,就连李自成,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历史已经发生了少许改变,谁知道会不会沿着原先的轨迹?
李自成也是豁出去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原本预备去年的战斗,被鞑子入塞打断后,一直拖到现在,李自成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是新任兵部尚书对流寇的态度,虽然他不知道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围剿计划,但杨嗣昌全力剿匪,“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早已经王安平传至兰州。
既然喜欢内斗,对鞑子采取妥协,大明也就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时间拖得越长,鞑子的实力就会越强,将来收拾起来,难度就会越大。
其次,这次南下巴蜀,南征的军队很难与兰州、西宁取得联系,弹药补给十分困难,而第七营的士兵,虽然列装了步枪,却不会制造步枪、子弹,一旦弹药耗尽,就只能重新拾起刀枪,那时天命军对明军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所以必须携带大量的弹药。
李自成已经与文武官员们告别过,正待上马,梁文成与沈道小跑着过来,“大都督……”
“嗯?”李自成停下步伐,将马缰交给何小米,“文成、沈道,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自成!”梁文成支吾半日,也没说出什么,便道:“属下在兰州等着大都督凯旋归来!”沈道也是道:“大都督,这次说好了,回到兰州,属下一定做个东道,为大都督接风!”
“哈哈,”李自成面目含笑,暗地却是鼻子一酸,他勉强保持住镇定,“你们这是干嘛?对本都督没信心?还有你,沈道,先藏好私房钱,免得本都督回家的时候,你拿不出接风的银子!”
“哈哈哈……”梁文成差点笑出泪来,赶紧转过身去,不让李自成看到。
沈道却是将胸脯一拍,“大都督放心,属下就是卖了婆姨,也会准备出一顿接风宴!”
李自成点点头,放低声音道:“文成、沈道,这段时间,天命都督府,就交给你们了!”
“大都督放心,人在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