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皇权

灭明 蓝盔十九 3559 字 9个月前

李自成看到前方的点点星火,道:“小米,前方为何有火光?”

何小米靠近马车,隔着帘子道:“回大都督,是三川府的官员在迎接大都督!”

“奥?”李自成心道,冯铿来迎接自己,自己却坐在马车中搂着小妾,实在不合适,便道:“小米,将我的黄鬃马带过来!”

“是,大都督!”

穆思蓉躺在李自成的怀中,虽然合上眼假寐,却一直是醒着的,知道李自成要下车,忙挣扎着起身,“大都督,这一路下来,婢子拖累你了,官员们在等,大都督快些下车吧……”

李自成任由穆思蓉帮着穿好马靴,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一口,“蓉儿说什么傻话,你是我的女人,怎么疼你都不过分,”顿了一顿,盯着她的双目道:“我先去见见他们,有什么话,咱们晚上再说!”

“嗯!”穆思蓉轻声答应,眼波闪烁着,心中已经起了无数的涟漪!

李自成上了黄鬃马,不到半柱香的时间,已经来到城下,冯铿率众一齐跪迎,“大都督!”

“都起身吧,”李自成在马上一抱拳,朗声道:“我只是路过,顺道来三川府看看,大家不用紧张!”

“谢大都督!”

众人起身后,冯铿靠近两步,道:“大都督,属下已经备好了接风的宴席……”

“宴席就免了,”李自成的目光投向夜幕,道:“已经很晚了,你们明日还要工作,早些回去休息吧!”

“大都督,”冯铿并没有失望的情绪,继续拱手道:“城内并没有专门的驿馆,大都督就宿在属下的府衙……”

李自成想到有五百亲兵,还有那辆四轮马车,遂摇着头笑道:“冯知府有心了,不过我们这么多人,你的府衙恐怕不够住吧……哈哈,”

“属下还在城东包了一所上等的旅店,原本是预备属下自己住的,既然大都督不住府衙,那就……总得让属下尽些心意……”

“旅店清静吗?”

“清静,清静,”冯铿忙道:“旅店距离城门不远,附近又没有商铺、市坊,清静得很……”

“那我就谢过冯知府了,”李自成在马上一拱手,道:“冯知府先回去休息吧,留下两个人带路就行!”

“是,大都督!”

张彝宪将朱由检扔在地上的奏章捡起来,小心地拍去看不见的泥灰,粗略浏览一遍,不觉皱起眉头,“皇上,此人的确难堪大用……”

“彝宪也这么认为?”朱由检得到共鸣,心中的怨气已是出了一半,他向龙椅上一靠,昂着头道:“依彝宪看,此事该如何处置?”

张彝宪也没什么办法,但他是司礼监,日常跟在皇上身边,皇上遇上难题,他必须拿出自己的主张,替皇上分忧,眼珠一转,已是想出一条主意,“皇上,当初扬大人说,需要增加二百八十万两‘练饷’,但皇上体恤百姓,免去了河南省部分‘练饷’,缺口不过五十万两,熊大人多次取得对流寇的大捷,难道没有斩获?这些斩获难道不能折抵‘练饷’吗?”

朱由检摇头,“流寇谋反,就是因为缺衣少食,熊文灿虽然大胜数场,攻破了流寇的不少巢穴,但斩获恐怕有限!”

“这……”熊文灿见一计不成,忙改口道:“皇上,熊大人虽然胜多负少,但士兵总会有伤亡,士兵少了,粮饷岂能维持原来的数量?熊大人向朝廷讨要五十万的欠饷,不是明显在‘吃空饷’吗?”

“彝宪,你又错了,”朱由检依旧摇头,“士兵一旦出现伤亡,熊文灿这个五省总理,需要发放抚恤,粮饷不但不会减少,很可能还要增加,如果不能抚恤伤亡的士兵,以后谁还愿意打仗?”

“还是皇上体恤士兵,”张彝宪有些头疼,皇上今日怎的如此圣明?他沉思片刻,道:“皇上,要么让熊大人裁撤部分士兵……”

“万万不可,”朱由检道:“彝宪一向聪明伶俐,今日怎的如此糊涂?杨嗣昌十面张网,好不容易将流寇网住,此时裁撤士兵,岂不放流寇一条生路?”顿了一顿,又道:“算了,银子的事,还是朕自己想办法解决吧,你一个内侍,见识也有限!”

“奴才愧不能为皇上分忧……”

正在这时,小太监来报:“皇上,兵部尚书杨大人求见!”

“杨嗣昌?他来干什么?”朱由检端正坐姿,喃喃道:“难道他是给熊文灿催要粮饷的?现在户部可是连一万两都拿不出,更别说五十万两了……”

“皇上,奴才有个主意,”张彝宪道:“当初增兵的人数、‘练饷’的数目,不都是扬大人想出来的吗?如果扬大人帮着催要粮饷,皇上不妨再让他想想办法……”

“这个主意不错,还是彝纤想得周到,”朱由检大喜,他终于不用为粮饷发愁了,“他是兵部尚书,朝廷的重臣,总该替朕分忧才是,难道白拿朝廷的俸禄?”

朱由检收拾起奏章,让小太监通传,不一会儿,杨嗣昌快步入了东暖阁,叩见朱由检。

“免礼平生!”朱由检端端正正坐在龙椅上,身如洪钟,“杨爱卿有什么事不在朝会上说,偏要追到朕的乾清宫?”

“回皇上,这是刚刚受到的塘报,”杨嗣昌扬了扬手中的塘报,道:“流寇重要首领之一、外号‘闯塌天’的刘国能,在河南归降……”

“闯塌天?归降?”朱由检大喜,“这么说,杨爱卿‘十面张网’的计划奏效了?此人可靠吗?”

杨嗣昌原本是不太赞同接受刘国能归降的,流寇有什么信誉?他的父亲,原兵部右侍郎、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就是轻信了流寇归降,结果被革职流放,客死他乡……

从父亲身上,他看穿了所有的流寇:不管主动被动,所有的归降都是诈降,一旦机缘成熟,又会成为新的流寇!消灭流寇,唯一的办法,就是杀,只有杀光了,天下才会太平,大明才会长治久安!

但皇上将刘国能的归降,看做是他“十面张网”的功劳,这样的事情,岂能驳了皇上的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