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总设计师

灭明 蓝盔十九 4098 字 9个月前

“王先生莫急,”李自成知道,蒸汽机是一项很复杂的综合技术,需要相关的配套技术,以及合格的材料,王徵想要闭门造车,难度实在太大,遂笑道:“我相信,蒸汽机一定会成功,但可能是二十年、甚至五十年后,我将图纸放在这儿,并非是让王先生造出蒸汽机!”

“大都督的意思,图纸只是摆设……”王徵不解,既然短时间内造不出,那样何必浪费时间?

“不,我是给王先生提供研究的方向,”李自成笑道:“蒸汽机与打磨机不同,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而是有若干项先进的技术组成……”

“大都督,属下明白了,”王徵抢着道:“大都督是让属下将这些技术整理出来,然后分类,让不同的人去研究?”

“基本上就是这个意思,”李自成道:“不过,不是若干个人,而是若干个组,每组若干人,许多技术,需要合作,博采众家之长,必要的时候,我会让汤先生加入进来,参与某一个小组。”

在李自成的心目中,汤若望与王徵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科研人员,教育方式、文化习惯、研究方向等等,基本上就是两个极端,这样的人研究同一样机械,可能争论比较多,但越是争论,越能促进科技府发展。

中央之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落后与欧洲,必须奋力追赶!

王徵沉默片刻,终是点点头,道:“大都督英明,属下明白了,许多复杂的技术,依靠个人,即便是毕生之力,恐怕也难完成……”

“王先生明白就好,”李自成道:“譬如这蒸汽机,可以拆分为优质钢材、动力、机械合成等无数项技术,每个小组分工负责其中的一项,什么时间所有的技术都解决了,蒸汽机也就完成了。”

“大都督说得是,”王徵摇着头苦笑着摇头,道:“一时半会,哪有许多人员来进行研究……”

李自成哈哈大笑,道:“王先生现在应该明白,我早就开办了西宁高学和兰州高学!”

“啊……”王徵大惊,难道大都督早就设计了蒸汽机的图纸?否则为何要花费大量的银子开办这两所高学?大都督真是……

李自成笑道:“我的建议,王先生认为如何?”

王徵忙拱手为礼,“大都督真是金玉良言,不,大都督比属下等看得深远……”他的双目中,不知不觉生出一样的情愫!

“哪里那里……”李自成还是比较谦逊的,“在紧张的战斗之余,我只是爱琢磨!”

“大都督的神智,属下等万万不及,不愧是与天主直接沟通的人,”王徵道:“属下还有一点疑问,这蒸汽机实在太过精巧,若是在属下有生之年,它难见天日,那这些研究,岂不白白浪费人力物力……”

李自成摇摇头,“即便王先生无法研制出完整的蒸汽机,每但一项技术,也是有用的,比如优质钢材,可以制造高质量的枪炮,很多技术都是相通的,就像打磨机,不仅应用与自行车的生产,也可以帮助生产枪炮……”

“属下茅舍顿开……”王徵对着李自成,长揖而起,“属下研究了大半辈子机械,没想到比大都督差得远了,属下实在是佩服佩服……”顿了一顿,又道:“从明日起,属下便会将分解出来的技术分组,分别交给不同的学子,属下也会分管其中的一项。”

“不,”李自成断然拒绝,“各项技术,尽管分配给学习们,王先生若是有时间,可以参与其中的某些技术,但王先生必须留下,做为总管,否则即便所有的技术都突破了,也难组装为蒸汽机!”

“总管?”

“对,技术上的总管,将所有的技术合而为一,才是蒸汽机,”李自成道:“这种技术总管,也叫总设计师!”

“好,好,好,”朱由检大喜,一拳捶在御案上,“文灿果然不负朕之所托,文弱亦是慧眼识珠,如果不是文弱,朕一时还想不到将文灿调入湖广!”

他接过张彝宪递上的茶水,猛灌一口,不管茶水洒在龙袍上,大叫道:“文弱,传旨,嘉奖文灿!”

按理说嘉奖前线的统帅,除了嘉奖令,还需要有银子奖励士兵,可是话一出口,朱由检就发现了不对,国库内几乎没有存银,除了一张嘉奖令……没办法,他将嘉奖熊文灿的事,甩给了杨嗣昌。

杨嗣昌心中暗暗叫苦,他轻锁眉头,迟疑片刻,终于道:“臣遵旨!”见朱由检没了下文,他也不敢说话,赏银的事,千万别弄到自己头上。

朱由检目视杨嗣昌,心中那个急呀,可杨嗣昌就是不开言,曹化淳忽地道:“皇上、扬大人,这嘉奖前方将士的事……就交给老奴吧!”

朱由检长舒了一口气,他点点头,关键时刻,还是自己人靠得住!

杨嗣昌见曹化淳离开了,方道:“皇上,臣尚有一事启奏!”

“说吧,还有什么事!”朱由检板着脸,目光不知觉扫了眼御案上的奏章。

杨嗣昌扫了张彝宪一眼,却不说话,朱由检心中不乐,道:“彝宪是自己人,杨爱卿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朕还要批阅奏章呢!”

“臣遵旨,”杨嗣昌拱起双手,身子微微前倾,低着脑袋道:“皇上,眼下国库空虚,山东、河南大旱,朝廷再难向各地征收‘辽饷’、‘练饷’,不如暂时罢兵,修生养息,以待来年……”

“文弱说得是,”朱由检点头,“所以朕才诏令文灿,让他招抚流寇,尽快结束烽火!”

杨嗣昌心中冷笑,他太清楚流寇了,他的父亲杨鹤,当年就是主张招抚流寇,结果落得罢官、流放,最后客死他乡!

用招抚的方式对付流寇,犹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但皇上正在兴头上,谁也阻止不了,他除了替熊文灿担忧外,哪敢触皇上的霉头?

他的心中,乃是要下一盘大棋!

“皇上,与流寇相比,朝廷每年的银子,六成以上都是用于‘辽饷’,如果适当减少辽饷,剿匪的银子也便有了!”

朱由检目视着杨嗣昌,“文弱的意思……”

“皇上,现在大明面临两线作战的风险,”杨嗣昌小心地道:“辽东,牵制了朝廷绝对多数的银子和兵力,而流寇,流窜于北方数省,一时难以根绝,不如……”

“不如什么?文弱究竟想说什么?”朱由检不悦,“朕招抚流寇,就是为了结束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然后集中力量,恢复辽东,从鞑子手中恢复故土!”

“皇上,”杨嗣昌豁出去了,“鞑子虽然侵占了辽东的土地,但鞑子气候已成,自身有着广漠的土地,依仗骑兵的优势,急切之间,根本无法恢复辽东,依臣看,若是与鞑子议和,双方罢兵,省下辽东的部分粮饷,才是正道,否则,国库空虚,剿匪、赈灾……朝廷什么也做不了。”

“与鞑子议和?”朱由检从来没想过这样的事,鞑子屡次来犯,还有议和的余地吗?“文弱,祖上有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你这是陷朕于不义!”

“皇上,昔年汉高祖白登山败于匈奴,始认识道匈奴的强大,外与匈奴议和,内积攒实力,方有汉武帝大破匈奴王庭;东汉光武帝立国之初,同样与匈奴议和,后有匈奴灭国;大唐太宗,与突厥人签订城下之盟,然而数十年后,突厥人还不是亡国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