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主动要求合作

灭明 蓝盔十九 3580 字 9个月前

李自成出了院门,见地面的积雪,不过寸厚,从降水量来看,连中雪都算不上,心中倒有几分惋惜。

也就在这一日,李绩率军返回永宁城,天降瑞雪,山中寒气甚重,道路被积雪覆盖,大军很难通行,李自成传出军令,让第一团暂时回城,待开春天气转暖,冰雪融化之后,再行剿匪。

其实,一斗谷虽是流寇,但人数多,声势浩大,又比天命军早一步进入豫西山区,天命军要想肃清一斗谷的人,恐怕需要很长时间,李自成派出主力清剿一斗谷的人,主要还是威慑,期望以战求和,最后达到战略平衡。

如果一斗谷知道天命军的实际战斗力,或许双方能达成和议,井水不犯河水,那是最好的结局,只要一斗谷的人不进犯天命军的属地,李自成暂时也不会与一斗谷拼命,天命军最强劲的对手,还是朝廷。

李自成立即召见了李绩,他在作战的最前线,对一斗谷部的实力和战斗力最为清楚,尽量从所有可能的角度了解一斗谷,有备无患。

李绩先是汇报了第一团的伤亡情况,对于一斗谷部的战斗力,他却是不看好,一斗谷部或许人数不少,但战斗力连明军都不如,完全是没有操训过的流民。

李自成还是不放心,第一团的五个千户,都是配备了步枪与山地炮的绝对主力,而一斗谷起事不久,不可能拥有大量的火器,双方恐怕没有可比性。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能完全依靠装备,更应该看重人的素质,以及敢死的决心……

李绩忽地道:“大都督,一斗谷曾派出人手求见,希望与天命军合作,属下没有明确答复,只是让使者回去告诉一斗谷,如果有合作的诚意,可以派人来到永宁城商谈!”

“商谈?”李自成实在没想到,一斗谷竟然主动要求与天命军合作,合作不是不可以,但必须以我为主,以天命军眼下的实力和地位,根本与一斗谷不对等,“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李绩随口道:“在大都督召回我们之前的两日!”

李自成心中暗喜,“也就是说,双方已经发生过战斗,一斗谷的人,已经见识过天命军的步枪与山地炮?”

一斗谷可能网罗了大量的饥民,但军队的战斗力上不去,只能以深山为依托,偶尔出来劫掠一番,但他们无法攻打府县,很难得到大量的补给,现在又是寒冬,山中食物匮乏,不用围剿,寒冷、饥饿他们就受不了。

饥民冒着杀头的危险跟着一斗谷,原本是求生存,如果依然是忍饥挨饿状态,时间久了,人心就会散了,队伍也就不存在了。

除了卢氏县,天命军已经占据了豫西附近的所有州县,一斗谷想要入城得到大量的补给,更加不可能,除非与天命军死磕!

一斗谷知道天命军的战斗力之后,主动要求合作,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不知道他的胃口有多大……

黄昏之前,一斗谷派出的使者,便赶到永宁城,李自成不知道一斗谷有多大的诚意,至少他急于和天命军合作。

李自成没有让使者等待,立即在入驻的万安王府秘密召见了使者,连何小米都不在现场,谁也不知道会谈的内容,天黑之后,永宁城门已经关闭,但李自成让亲兵护送使者出了城。

李自成让李绩率兵去大山中征剿一斗谷部的流寇,留守在永宁城中的士兵,以及他的亲兵,却是在城中欢庆新元。

永宁城内饥民几乎占了一半,他们原本都愁着粮食的事,哪有心思庆祝新元?但天命军拿下永宁城后,不但没有劫掠城中的百姓、士绅,还给饥民发放了赈灾粮,这是谁也想不到的事。

但它偏偏就发生了!

每户发放的赈灾粮,虽然只有十斤,远远不足以支撑到夏粮成熟,但好歹能挺过新元,明日如何生活下去,百姓们不知道,先过了新元再说。

永宁城内,随着新年的鞭炮声,到处欢欣一片,多是对天命军感恩戴德,百姓不管是谁占据着永宁城,只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他们就欢迎!

孙世英部两个百户的士兵,刚刚操训了两日,但士兵都是本地人,被李自成放了三日的假期,新元期间,总要回家陪陪家眷。

李自成并不担心这些士兵逃亡不归,有粮饷供着,只有傻子才会一去不返,即便士兵们不想回军营,他们的家眷也会将他们赶回来,况且城中不知道听了谁的教唆,说是当兵的粮饷丰厚,好多人趁着新元的闲暇期间,来天命军的军营中打探,天命军何时在永宁城再征召一批士兵……

李自成暂时没有扩军的计划,永宁城不过是一座县城,人口本就不多,如果大量征兵,就会影响百姓的耕作,扩军是必须的,但不是现在,也不是在永宁城!

渴望加入天命军的青壮,失望之情,很快便被新元的气氛冲淡:

知县武大烈在城内贴出告示,天命军为了让所有的百姓有地可耕,将来自给自足,已经没收了所有大户的土地,从正月初五开始,永宁县将重新核发土地。

所有的男丁,无论老少,都会分到十亩的土地,这些土地都是靠近水源的高产田,十分耐旱,过了春寒时节之后,便可以开耕播种,任何百姓如果缺少种子,都可以向官府去借!

在告示的最后,武大烈告诉百姓,这只是临时分发的土地,等到旱情完全过去,土地还会重新分配,那时可以耕种的土地会增多,百姓也会得到更多的土地!

永宁县城,一时沸腾了,对百姓来说,土地可是他们的命根子,甚至比粮食还要重要,粮食吃完就没了,但土地却可以世世代代种植作物,只要给子孙后代留下土地,子孙就不会挨饿……

城内的兴奋,就像潮水一样,很快就漫延到城外,与城内的百姓不同,城外的百姓完全依赖耕地,只有实实在在的耕地,才能让他们心中踏实。

百姓们不仅感谢天命军,更是感谢佛祖显灵,给他们送来了天命军,要是天命军早些来到永宁,他们就可以少受许多苦……

但讯息灵通的人,私下里告诉他们,不是佛祖显灵,佛祖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眷顾安永宁县百姓的,乃是天主,是天主将天命军引来永宁!

百姓们从来没听说过天主,但天主引来了天命军,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不是天命军来到永宁,很多人恐怕都熬不过新元……

永宁城内外,百姓们开始追逐天主,可惜,只有天命军的士兵,才知道天主在哪,幸好现在是新元,他们都在放假。

天命军的士兵,便趁着新元的时间,开始在城外传教,天主的名声,从城内向城外传播,迅速取代其它一切大神,在百姓们的心中扩散、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