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督师难产

灭明 蓝盔十九 3603 字 9个月前

周延儒的心中,亦是惴惴不安,低着头时,不住给陈演使眼色,希望他从中说和,至少也要转移朱由检的注意力,但陈演却是目不斜视,根本没有看到一般。

朱由检无心顾及这些礼仪上的事,他的心中,只装着平贼督师的人选问题,看样子今日很难荐出合适的人选,只能等到明日了,平贼虽急,也不在乎这一日。

群臣不敢说话,都等着罢朝,一不小心,自己“被平贼”,那可是生不如死……

朱由检的脑中有些恍惚,既然群臣都是无事可奏,他落得早些罢朝,看着这些不能为他分忧的大臣,他的心中就有气……

“退朝……”王承恩尖利的嗓音,今日却是十分悦耳,大臣们长出一口气,鱼贯出了大殿,不少人竟然偷偷抹去脸上的汗迹!

朱由检在王承恩服侍下,在乾清宫稍稍用过午膳,正要去东暖阁批阅奏章,便有小太监送来新的奏章,他打开一看,是弹劾杨嗣昌的,不觉大怒,将奏章扔到地上,狠狠踢了送奏章的小太监,“这都什么时候,还想着朝斗,都是这些言官,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皇上……”王承恩小心地捡起奏章,拍去奏章上可能的灰迹,躬着身子道:“如果皇上不纳,可以留中不发,言官们自然明白皇上的意思!”

暂时也只能如此了!

朱由检点点头,勉强压制住心中的怒火,随着王承恩来到东暖阁,坐到御案前,随手拿起一份奏章,仔细阅读起来。

王承恩先是给朱由检泡了热茶,然后怀抱佛尘,静静地立在朱由检的身后,微微闭上双目,他心中明白,皇上一旦批阅起奏章,那是非常投入,一切杂念,都会排出体外,心中也就不会再生言官们的气了。

不过片刻,便有小太监从门口示意,王承恩轻手轻脚,悄悄蹩过去,小太监递过数份奏章,他低头一看,都是言官的,一旦皇上知道了,恐怕又要生气,忙让小太监离开,顺手将奏章塞进怀中。

王承恩没事人似的,神不知鬼不觉回到朱由检的身后,继续眯着眼数着他的佛尘。

但总有人让他不得清静,不到两个时辰,王承恩便收到十余奏章,来回走动多次,终于引起朱由检的警觉,“承恩,发生了什么事?”

王承恩将隐瞒不住,忙将所有的奏章从怀中取出来,“都是言官的奏章,皇上可以不必理会,留中不发便是!”

朱由检忍住气,伸手接过奏章,稍稍浏览,竟然全部是弹劾杨嗣昌的,他将奏章扔在地上,怒道:“就没有一人替朕分忧,推荐合适的督师人选?这些言官,比苍蝇还讨厌,就知道无事生非!”

王承恩忙跪倒地上,将奏章一份份整理好,放到御案的一角,“皇上如果不愿看到这类折子,老奴倒是有一个办法!”

“说!”

“皇上召见六部九卿,以及所有的言官,让他们不要再弹劾杨大人,”王承恩小心地道:“大臣们不是不愿督师吗?谁再弹劾,就让他督师……”

万元吉的心中,已是一片茫然,见杨嗣昌心意已决,也是叹了口气,捧着粥碗,转身出了中舱,顺手将舱门掩上。

他无法判断,杨嗣昌是无法进食,还是不愿进食,同样是死,为朝廷忧劳成疾后病死,几乎等同于战死,朝廷一般会给家眷发放抚恤的……

万元吉无法帮助杨嗣昌,也决定成全他,至少不能将心中的疑问,向朝廷说破!

舰船在夷陵靠岸时,万元吉并没有登陆入城,而是在中舱隔壁就寝,随时关注杨嗣昌的状况,心中却在思索,给皇上的折子,究竟如何去写。

这一路大军交到他的手上,万元吉感觉肩上的担子超过千斤,连杨嗣昌都平灭不了的流寇,自己又能如何?幸好刚才杨嗣昌病得糊涂,没有交出印绶和兵符!

天明之后,大军继续沿江东下,预备在荆州府城登陆,然后改走陆路,从东北方向上切断张献忠的行军路线,至少也要保住武昌重镇。

但杨嗣昌一直滴水不尽,再未起过床,更没有出过中舱,无论他的亲卫和万元吉如何苦劝,杨嗣昌都是闭目不语,亲卫不忍,在万元吉的授意下,他们强行给杨嗣昌灌了热水入腹,勉强吊着一口气。

行到荆州,杨嗣昌已是病入膏肓,一日之内,数度出现昏迷,万元吉没法,只得含泪接过兵符和印绶,正式接管了军队。

他担心杨嗣昌死在舟中,等到舰船靠岸之后,着人将杨嗣昌抬进府城,安置在府衙中,此时杨嗣昌已经迷迷糊糊,既不反对,也不配合,昏死的时间居多,偶尔清醒过来,也是双目无神,连嘴唇都不会蠕动。

三月一日,杨嗣昌在荆州府衙昏睡了半日,至午后方才睁开眼,双目忽地现出一丝光彩,虽然口不能言,但双手却是在空中乱抓,似乎想抓住什么东西。

众人不解其意,只得将毛笔、塘报等依次拿过来,交到杨嗣昌的手中,杨嗣昌似乎并不在意,双手依然在空中挥舞,就连朱由检亲赐的尚方天子剑,他还是不要。

有一名亲卫,感觉督师大人的目光正注视着自己,便在自己身前四处查看,最后目光落在腰刀上,只得解下腰刀,递了过去。

杨嗣昌的双手,搭在腰刀上,终于停了下来,面上现出一丝怒色,俄而张开大口,向外喷出一口浓痰,随即脑袋一歪,双手也是柔柔地垂下去……

“大人……”

“督师大人……”

杨嗣昌病逝的讯息传到京师,朱由检再次大哭:“自杨嗣昌殁,无复有能督师平贼者!”上次对着群臣大哭,还是得到福王朱常洵被杀的讯息,这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平贼没有进展,但平贼的首席功臣杨嗣昌却倒下了……

朝廷之上,群臣鸦雀无声,不少人还陪着朱由检洒了两滴眼泪。

杨嗣昌的死,给朝廷带来的最大损失,便是湖广无人督师平贼,等到朱由检的哭声小了些,大臣们便是议论纷纷,甚至有言官口头弹劾杨嗣昌“畏罪自杀”,致朝廷平贼大业于不顾,有负圣上厚恩……

朱由检偷偷抹了一把眼泪,心中像是吃了苍蝇一般厌恶。

杨嗣昌是他一手提拔的,后来成为兵部尚书,又以督师的身份远赴湖广平贼,还赐了尚方天子剑,弹劾杨嗣昌,岂不是打脸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