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忽地发现,在郭世俊这份非正式文件中,省府中并没有司法部,任何制度都必须有律法上的保障,没有法律保障的制度,随时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破坏!
而且,国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不仅保护自身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也可以保障各种制度、体制的畅通和执行。
即便出现法律上的争执,它的破坏作用比军事斗争小得多,如果思想争执、政权更迭被限制在法律的范围之内,那才是民族的幸事,也是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
李自成将郭世俊在四川施行的这种体制,称之为“四川模式”,“四川模式”似乎比梅之焕正在践行的“甘肃模式”更适合现在的华夏,“四川模式”的执行,并不表示它将取代“甘肃模式”,两种模式并存,在两个不同的地域践行,将来做出比较。
朝廷还是大明的朝廷,李自成现在不急。
李自成思索很久,这才提笔给郭世俊回了信,将两份信件都交给何小米之后,觉得有些疲倦,便站起身来,出了书房,已经是午时了。
吃过午饭,李自成正在街道上转悠,牛金星从后面赶上来,向李自成递上一份讯息,“大都督,属下幸不辱命,被俘的官员,全部愿意加入天命军了!”
承天府被俘的文武官员中,援剿总兵温如珍已经投靠了天命军,做为应天营第二团团长,此刻正在城外操训。
李自成估计,牛金星恐怕是各个击破,将被俘的文武官员一个个拉到天命军这边来,不管他使用了什么手段,能劝降这些人,也算是一份功绩,天命军大肆扩张,正缺少大量的地方官。
他接过讯息一看,果然有不少归降的官员,不出意外,这些将在承天府,或是其它府县任职。
看到钟祥知县萧汉的名字,李自成心中不觉一动。
天命军驻军这次南下,主要就是冲着湖广的粮食,江汉平原的富足,天下皆知,可是天命军来到湖广之后,并没有看到这种富足。
从樊城到襄阳,再到现在承天,一路之上,百姓夹道欢迎。
百姓欢迎天命军,一方面是天命军的名声好,更重要的,就是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如果百姓丰衣足食,谁愿意跟着天命军造反?
造反可是杀头的勾当!
湖广的百姓为何贫困?是旱灾、涝灾、蝗灾,还是土地兼并严重?或者是朝廷的赋税太重?
萧汉做为钟祥知县,对本县的情形一定非常熟悉,如果皇帝着人来查,他可能不敢说真话,自己就在承天府,随时可以向百姓实地调查,他绝对不敢欺骗自己!
李自成指着名单上的萧汉,淡淡地道:“牛先生,让这个钟祥知县回县衙去,我在县衙单独召见他!”
李自成将城中的战俘集中起来,挑选出合适的士兵,又从城内外招募了部分青壮,编为应天营第一团,由王紫昭出任团长,领游击将军衔。
初三日,原先驻守在显陵的士兵回归,加上招募的青壮,编为应天营第二团,由刚刚投诚的总兵官温如珍出任团长,也是游击将军衔。
又从承天营、奉天营抽调了部分军官去应天营任职,暂时在城外操训,李自成给钱中选不超过半个月的操训时间,半个月之后,将沿着官道开赴湘西,开始征伐最为艰难的施州卫。
正月初四,李自成收到水军周坤的来信,水军突袭了荆州,擒获惠王朱常润、偏沅巡抚陈睿谟、户部员外郎李友兰,故相张居正第五子尚宝丞张允修自杀……
在这封信件中,周坤不无得意地告诉李自成,水军在荆州的惠王府中,查抄出大量的钱粮,光现银就超过五十万两。
李自成虽然欢喜,沉思片刻,还是决定不去荆州了。
水军已经拿下荆州,自己就不用浪费时间来回奔波了,只要在当地重新建立官府,荆州也就成了天命军的地盘。
他给周坤回了一封长信,信中告诉周坤,尽快在荆州府建立属于天命军的地方官府,如果可能,就让那个偏沅巡抚陈睿谟出任荆州知府,或者留用原先的知府,至于惠王朱常润,不用客气,直接斩杀了立威!
在惠王府得到的粮食,暂时存放于荆州府库,不用长途运输。
五十万两银子的处置,其中的四十万两着人运往襄阳,交付给省长张鼎延,其余的十万两,就留在荆州,做为水军扩军的军饷,水军现在占据的地盘很大,允许扩编第二营,也是四个团。
水军除了在沿途增设补给基地外,主力舰队还要沿江而下,直驱武昌。
水军扩军为两个营,原先的主将也需要做大规模调整了,特别是周坤还兼任团长的事,已经明显不合适了,士兵的人数急剧增多,主将的事务也会跟着增加。
不知道周坤是否适应角色的转变,暂时先代理着,实在不行,将来再更换。
在信的最后,李自成除了让周坤将造船厂迁移至荆州外,还给他升了职:水军司令,领参将衔。
写完这封信,李自成的脸上露出笑意,水军进入湖广,避开了长江三峡的险滩,战舰会越造越大,向海军的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李自成将周坤的事处理完毕,这才拿起另外一封长信,这封信是四川省长郭世俊写的,他知道周坤东进,便托周坤顺道转交过来的。
这封长信,郭世俊将近期工作写得很全面,相当于述职报告。
宋文的第七营来到河南之后,留在建昌的第二团赵光瑞部、夔州的第三团张令部,和成都护卫军,共同合编为擎天营,赵光瑞任主将,领游击将军衔;吴秋、张令、沙金寻分别担任各团团长。
川西、川南的归化工作,已经全面拉开铺子,正进入关键的过度期,汉人数量的不断增多,地方官府实行安抚政策,百姓得到赋税上的优惠等等,只要再过数十年,有两至三代人的积累和沉淀,这些地区应该就会不可逆转地成为事实上的汉地。
天主教在川西、川南地区蓬勃发展,连成都等汉地也是盖了不少教堂,初步在川西、川南等外围建起了宗教防火墙,有效遏制了藏人的佛教向东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