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1章 国号华夏

灭明 蓝盔十九 3391 字 9个月前

李自成又从怀中抽出一道圣旨,这一次,接旨是其余的夫人,不出高桂英所料,夫人们都被赦奉为妃子:李娜为木妃,孙梦洁为静妃,陈秋蝶为怡妃,田芬为燕妃,穆思蓉为淑妃,王婉玉为和妃。

众女皆大欢喜,但却有人暗自伤心。

李自成睡过的女人,远不止她们七人,除了刚刚睡过的淑济,还有小梅小兰、鸢儿、如诗如画,甚至还有宋玉莲。

囿于身份上的限制,她们暂时没得得到妃子的封号,不过,淑济是林丹汗唯一的后人,身上流淌着黄金家族的血脉,她的封号是迟早的事。

小梅小兰、鸢儿、如诗如画都是婢女,身份上比不得各自的主人,除非能生下一男半女,否则,很难享受到“妃子”的封号。

至于宋玉莲,此生恐怕都没有机会了,她是陈秋蝶的母亲,在后宫做个主管更为合适,名分上差些,实惠上并不差。

李自成心中明白,这些女人就是自己的家人,在这个世界上,他们都是自己最亲的人,哪怕是身份最卑微的女人,要么不睡,将来赔出部分嫁妆,让她风风光光嫁人,只要是睡了,就得给她们一个交代,让她们留在自己的身边,至少衣食不愁。

当然,仅仅衣食不愁,还是远远不够,关键让她们快乐、开心起来,不知道这个时代,女人们除了衣食,还喜欢什么?

李自成离开内宫,去承运殿附近转了一会,这段时间,按理说不用上朝,但新朝初立,有许多事情要做,而且,新元之后,很快便要北伐京师,必须要及早做出准备。

二十八日,李自成在承运殿召见了三院八部的主官,除了汤若望尚在兰州,其余众人都是提前到达。

其实现在的三院八部刚刚搭建了框架,主官是有了,下面缺少办事人员,将西宁和兰州高学的人员安插进来,肯定来不及,而且人手也不够。

李自成便交代人事部部长宋献策,尽快在西安开科取士,为新朝增补吏员,此外,大军即将北伐,人事部必须准备文官随行,即使安抚沿途的征伐地。

此外,任务最重的便是国防部部长牛金星了,驻扎在西安的各营,大部分都要随军出征,除了抓紧时间严格操训各营的士兵外,还要会同税务部部长崔文轩等,尽早准备大军出征的物资。

教育部部长郭世俊、农业部部长王聚奎、工商部部长王胤昌、交通部部长李琬等,也没有多少假日,即便新元期间,也要将手头的工作抓起来,虽然各部的吏员严重不足,但工作却不能松懈。

郭世俊主管教育,必须向陕西、湖广、河南推广新式教育,储备大量教员,如果条件许可,还要在各省的首府兴办高学。

李琬主管的交通部,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青海、甘肃的筑路大军已经来到陕西与河南,除了在河南拓展官道、修建水泥大道,陕西更是重中之重,做为华夏的国都,第一步是要修筑固关至潼关的水泥大道,从东西方向贯穿整个陕西,尽快将兰州的自行车队吸引过来,提高陕西的运输效率。

陕西的水泥大道,将来还会有纵观南北的大道,一直会延伸至沿河总督府,将河套完全纳入汉地……

李自成在西安立国的讯息,传到京师的时候,已经是除夕了。

腊月二十六日,李自成决定在西安称帝,将秦王府更名未央宫,做为新朝的皇宫。

新朝国号华夏,年号永昌,以大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为永昌元年,新朝改良了大明历,称为癸未历,华夏以西历和癸未历混合纪元。

辰时三刻,承运殿前鸣炮十二响,钟磐交鸣,韶和典乐徐徐奏起,李自成在文武官员的簇拥下,身着黄袍,头戴十二旒冕,缓缓进入大殿,在何小米的搀扶下,在龙椅上就坐。

文武官员入殿参拜,行三跪九叩之礼。

“众卿平身!”

李自成轻抬右手,颁布了华夏的第一道圣旨,因为没有宦官,圣旨是由何小米宣读的。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明朝廷腐败,崇祯帝朱由检昏庸,致使民不聊生,国内烽烟四起,天命军奉天而生,永昌帝李自成受命于天……”

这一道圣旨很长,群臣虽然耐着性子,却也在烟雾缭绕的氛围中昏昏欲睡,直到圣旨的最后,众人才是打起精神细听,这是关乎到每个人的前程。

华夏朝实行三院八部制,梁文成、陆之祺、沈道分别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家法院院长、国家监察院院长;

政务院之下,共设置八部,人事部部长宋献策、国防部部长牛金星、教育部部长郭世俊、税务部部长崔文轩、农业部部长王聚奎、工商部部长王胤昌、科技部部长汤若望、交通部部长李琬;

除了部长,各部设副部长一名,但大部分副部长的位置都是暂缺。

华夏朝的第二道圣旨,是对武将的封赏,武将的职位一共有五等:权将军、制将军、乐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

各营主将同时赦奉为制将军;废除大明朝廷给朱存极的秦王封号,赦奉为乐将军;各团主将赦奉为果毅将军;

权将军是具备指挥大规模作战的武将,天命军的主将,只有独立营主将李信被赦奉为权将军。

文臣武将各自向李自成叩头谢恩,三呼万岁!

李自成并没有升朝理事,而是带着文武百官去中殿圜殿祭拜先祖的排位,追尊曾祖李世辅为浦江王,祖父李海为鸿庆王,父李守忠为恩泽王,追封故兄李鸿名为延安王。

百官跪拜了李自成先祖之后,还剩下仪式的最后一项:祭天!

未央宫的西南,便有山川坛和社稷坛可以祭祀,但李自成嫌弃山川坛和社稷坛格局太小,更无法代表天命军“受之于天”的特点,硬是带着百官出了永宁门,去南城外的天坛祭祀了天主。

回到未央宫,已经过了午时,李自成依次走过正殿承运殿、中殿圜殿和后殿存心殿,进入后宫,再向左一拐,便是入驻的承庆宫。

在何小米的服侍下,李自成匆匆用了午膳,随后来到夫人们入驻的内宫,这里已经是未央宫的最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