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听得城头上一阵喧闹,随即西城门大开,连吊桥都放下了,护城河上出现了一条天堑。
难道明军要出城应战?天命军十数万大军兵临城下,这个时候还有人敢出城送死?难道他们忘记了太原城下?
李牟尚在犹豫,后方早有传令兵前来传讯:放心入城,我们的人在城内接应!
原来如此!
李牟再不迟疑,亲领第一团上了吊桥,进入城门洞,城门虽然大开,但城门处却无兵马外出,火把照耀之下,城门内黑黝黝的,什么也看不清。
李牟正要入城,被身边的千户官拉住,“将军,城内形势不明,将军此时不宜入城!”
难道有诈?
李牟犹豫片刻,却是哈哈大笑,“兔崽子,想抢夺老子第一个入城的功劳不是?”又向身后的士兵道:“入城之后,尽快抢占两侧的城头,将城门、吊桥控制在手中。”
千户官见无法劝阻,只得随在李牟身后,士兵们潮水般向城门涌去。
城门内忽地点起火把,杂乱的人影中,有人大声道:“我是大同总兵姜瓖,永庆王朱彝棙已经被射死,现在城门处都是我们的人!”
李牟并不知道姜瓖向李自成送出秘密降表的事,只道姜瓖就是汉清局的人,但他还是留了心眼,入城之后,迅速在城门处建立防守阵型,接应门外的士兵的士兵入城,又着人强占城头,将吊桥控制在手中。
这一切安排结束,知道大局已定,李牟方才召见姜瓖,向他一拱手,笑道:“多谢兄弟了,大同陷落,兄弟功不可没!”
“天命军势如破竹,华夏国天命所归!”姜瓖向李牟一拱手,笑道:“不知道兄弟是哪位将军?”
“好说,好说,”李牟拱手还了一礼,“在下独立营第一团团长李牟!”
“原来是李将军,久仰久仰!”姜瓖躬着身施礼,“不知华夏国皇帝何时到达?”
李牟忽地变了脸色,怒道:“皇帝自然在后方,岂能身陷险地?”又道:“快走,在下还要考虑入城的事!”
姜瓖讨了没趣,只得退向一边,任由李牟控制了城门。
后面独立营的士兵蜂拥而入,等到李信入城的时候,他长出了一口气,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天命军就拿下了大同,他想起了一句话:兵锋所指!
李信知道,在天命军猛攻大同各座城门的时候,城内的守军多半都在城上,军营不会有多少士兵。
他留下第七团把守西城门,让李牟率第一团、第八团增援南城门;方登率第二团、第六团增援北城门;自己亲率第三、第四、第五三个团,从城内主干道直插过去,前往东城门。
姜瓖闲着无聊,收拾自己的亲信士兵一两千人,却是直奔代王府,在华夏皇帝入城之前,他要再立新功。
李自成手上的两份讯息,分别来自大同总兵官姜瓖、宣府总兵王承允,严格来说,这不是两份普通的讯息,而是秘密的降表。
表中不仅表达了两人投降的决心,还列出两地驻军数量和兵力布防图。
李自成不能完全确认姜瓖、王承允两人是否真心归顺,便着汉清局的人彻查大同、宣府两地驻军情况。
天明之后,大军离开宁武,沿着桑干河畔的官道快速北上,直驱大同,沿途的朔州、马邑、山阴、安东等州县、卫所,均是不战而降。
大同城内,正在积极整军备战,代王朱传?捐出府库物资军械,派出护卫军与大同驻军一起进行抵抗。
此时大同巡抚卫景瑗脚上生疮,不能行走,城防完全交与总兵姜瓖,姜瓖一面让朱传?出钱粮助军,一面让城内的诸位郡王协助守城,当着代王朱传?的面,明言誓死守城。
出了代王府,姜瓖却将代王府的钱粮,私下送给自己的亲信,并向西城门派出二百名亲信士兵,协助永庆王朱彝棙守城。
三月一日,李自成亲率主力赶至大同城下。
大军正在扎营,李自成带着牛金星和亲兵,来到城下察看。
大同城略呈方形,每侧城墙接近四里,总周长超过十四里,城墙外面包裹着巨大的条石,内城倒是看不到,目测之下,城墙高达四丈,厚度不想可知,城上共有五十四座望楼、九十六座窝铺,外面环绕着三丈宽的护城河。
除了西门,各城门外都有瓮城。
虽然不如宁武关险峻,但大同委实是一座坚城,欲要强攻,不但费时费力,士兵的伤亡也不会少。
牛金星一手持马缰,一手捋着长须,口中念念有词:“此城真与铁城同,作者何人郭琥功。”
李自成一愣,不明所以,便道:“什么?”
牛金星将马缰放在身前,拱手向李自成行了一礼,“皇上可知,大同城墙,乃是洪武年间的徐达所建,土木之变后,多任守臣不断将城墙加高加厚,而郭琥是万历初年的大同总兵,他的功绩,便是在大同周围修建了大量的堡群!”
“先生是说,郭琥花了大量的银子,却是做了无功用?”李自成不以为然,如果不是大势所趋,这些堡群,一定可以阻滞敌兵,他轻皱眉头道:“姜瓖不是秘密送来降表吗?为何却是四门紧闭,城头上又是严阵以待?”
“皇上不用担心,既然姜瓖将城中虚实送给皇上,投降不会有假,”牛金星伸手向城下一指,道:“如果臣估计不错,姜瓖一定会打开西门!”
“为何?”
牛金星捋着长须笑道:“皇上主意了没有,大同四门,只有西门外没有瓮城!”
“嗯?”李自成这才想起,大同的西门外的确没有瓮城,只要放下吊桥,就可以接应城外的天命军的入城。
可是,姜瓖会打开西城门吗?
正在这时,何小米来报:“皇上,有人送来了这份讯息!”他双手奉上一份尚未开封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