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8章 踏春泥(30)

季非夜想了想,“夫君,你听说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吗?”

孟初冬摇摇头,“未曾听过,你想吃荔枝了?”

“不是,”季非夜想了想,“当初我想弄果园,但是后来还是完全交给了其他人,最终也只是酿些果酒罢了,倒是没完全弄起来。”

“我想着,在泉州种桂圆和荔枝树,不过不是我自己弄了,因为它们生长比较慢,还得请专业的嫁接师傅过来,才能做到两三年内开花,五六年内大量结果,但是桂圆干和荔枝干,荔枝酒什么的,完全可以成为这里一个产品,干货也好往其他地方销。”

季非夜看向孟初冬,“只要船来往方便,这些东西销往北边,根本不是问题,而且到那个时候,我相信大业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已经提高了,这些东西也能买得起了。”

孟初冬算了算,自己在泉州少也要呆五六年,这样的话,正好能等到这些树木结实的时候,当下点点头,“如此也好。”

就拿陶家村来说。

陶姜带着他们的族人在那个村子已经落了户,现在村子里搭起来的主要还是土屋和茅草屋,好在夏天也不冷,至于青砖屋那要慢慢来。

而他们带给孟初冬的第一个认知就是织鱼网的技术。

造渔船需要的木头是要经过晾晒的,没有经过晾晒的木头太潮了,水分含量高,不好用来做船的,所以那木头陶姜都让人从山上砍好了放在那里晒着,但是织网却可以提前去做。

孟初冬眼睁睁看着陶姜命人去砍了一堆他不认识的草回来,然后煮开了之后泡在水里,将外面的叶子等等全部搓干净之后,留下一根根的麻,再搓成细细的麻绳,然后交给他们村里的妇人编织成渔网。

若不是陶姜命人这样去做,孟初冬根本就不知道这种植物竟然能做成渔网,做完了之后还相当的结实。

再往深了去想,如果陶姜他们一辈子都不从山里出来,是不是这样的知识就会被人遗忘,那些草长在那里,谁也不知道它们可以被搓成麻绳,编织成渔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