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诚奢侈的打制铁锅的行为,崔成举双手赞成。这帮人都是吃货,抗拒不了炒菜。
鄯州地方太偏了,对于李诚来说。一天都不想多呆。只有回到关中,很多计划才能实施。做事情是要花钱的,所以李诚最近开始忙着挣钱。大概是穿越光环的作用,伤兵营里的伤员,就死了三个,还是重伤员。其他的伤员,在精心的照料下,陆续的恢复了。
这帮人中的关中人就成了李诚挣钱的工具,干啥呢?蒸包子,做豆芽,卖钱。
你可别小看这两样生意,起初看着不起眼,短短半个月,包子风潮席卷鄯州。吃到了松软的包子,谁还愿意去啃硬疙瘩的实面馍馍?军中的火头军,全都跟着李诚一起干。李玄运就算知道了,也就是睁一眼闭一眼。
每天早晨到中午,满大街都是推着小车(独轮车李诚发明),四处叫卖的伤兵。包子两文钱一个,不讲价。豆芽一文钱一斤,不讲价。
两样买卖,一天下来净收入就是六七千文,看着生意不大,架不住积少成多啊。不过这也是极限了,毕竟是小城市,人口满打满算才一万多。要挣大钱,还得在牲口上做文章。
钱谷子很有做生意的潜质,缴获的牲口他分期分批的卖出去,现在成为鄯州最大的供应商。每天都是空手出去,回来的时候抬着一箱钱。杜海最近忙的飞起,忙啥,打箱子。
时间在忙碌之中过的很快,眼看着五月到底了,天气开始热了。吐谷浑的战事,也渐渐的走到了尾声,确定伏允被部下所杀,并献上首级投降后,李靖率部返回。
钱谷子的牲口生意,也算是做到头了,好在除了必须的脚力,其他牲口都卖完了。
大军回转的消息传来这一天,李诚叫上崔成,来到后杜海家的后院。看着爬满围墙的藤蔓,李诚笑的很开心。这玩意,那去当祥瑞献给皇帝,一点问题都没有。只是现在呢,还不是时候,现在献上去,效果还不是最佳。
崔成通过李玄运的关系,最终确定要回长安了,等候吏部的任命下来,就可以做文官了。至于李诚,则没想那么多,回老家做农民就是了。谁说种地就一定没出息的?唐朝可是农耕文明,种地种出祥瑞来,照样能封爵位。
想到这里,李诚豪气万丈,指着番薯:“挖吧,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李诚是个小卒子不假,但是当他出现在李道宗身边的时候,他的名字就注定要出现在不良人的密报中,再经整理上报皇帝这里。所以说,这场战争的一些重要细节,李世民肯定是知道的,虽然知道的晚了一点。乌海、牛心堆之战结束后,李靖等人有联名上奏,也有单独上奏,就是想把情况跟朝廷说清楚,一个不好让全体朝臣知道的事情,就在单独上奏里说。
大家先看李靖的奏折,内容大概意思如下。陛下啊,伏允不成气候了,李道宗和侯君集还追这他屁股后面打,最多一两个月,就能把他的人头带回来。伏允之后呢,吐谷浑这片地方,老臣建议扶持一个傀儡,再派个人给这个傀儡看场子,今后这片地方就是大唐的养马场和牲口基地。对了,这次臣在战场上遇见一个军事奇才,此人极有见底,对战局的把握一针见血。这个人叫李诚,于作诗一道有奇才,值得培养,有这个人呢,三十年内,大唐不用担心帅才的人选。另附:李诚作诗二首。
完全是有事说事,说完了公事为国举荐人才。前面的事情是建议,有点泛泛而谈的意思。后面的举荐才是重点,评价太高了,三十年内不担心帅才。这是李靖的评价啊!
李靖夸大了么?在他看来一点都夸大,整个战局完全按照李诚的推断在进行,甚至连伏允跑掉的后果都考虑进去了。所以呢,李靖觉得一点都不夸张。
接着看李道宗的奏折,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了。大致意思如下。陛下啊,吐谷浑畏惧陛下之天威,不战而逃。臣弟力主追击,库山一战,得奇人李诚献计,千骑绕行敌后,大胜。这个李诚呢,写的一笔好字,臣弟要了一副字,献给陛下。
看看时间,这奏折是库山战斗后,李道宗派人送回来的。比李靖的来的早。
最后是李玄运的奏折,大致意思如下。陛下好,为了国家您千万要保重身体啊,臣在万里之外的西陲,为您祈福了。征伐吐谷浑战斗进行的很顺利,臣在后方恨不能亲自上阵杀敌。鄯州斥候营熟悉草原,被征用并为大军前驱,屡立奇功。这也算是臣的一点点欣慰了。近日得一奇人献策若干,整顿鄯州颇见成效,臣建议在局部实行,总结经验,可行则推广。附文:李诚二三事及所献策详情。
这份奏折的时间最晚,估计就是这两天到的。看完之后,一帮大臣都是人精啊。心里很快有一本帐。李靖为人一贯如此,有事说事,忠心为国,没什么好说的。李道宗是马屁精啊,逮着皇帝的痒处一阵挠。
同样是马屁精,李玄运就差的多了,着眼点就不对。
综合三人的奏折看,都提到一个人,李靖口中的军事天才,未来三十年的帅才。李道宗、李玄运口中的奇人。一个看重的是李诚的书法,一个看重的是李诚的政务能力。那么结论有了,这个人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最后,再回到联名上奏的内容看,首功的位置上有一个名字——李诚。
侯君集的奏折大家没看,也不会去要来看。联名上奏里头,没反对这个功劳的安排,那就没有太大的问题了。这个人确实是首功,原因在奏折里是这么说的,千里追踪,库山一战,寻路,绕行敌后,保住了决定性的草料。每战必先,身中十余箭,犹自冲杀在前。看这个奏折,李诚明明是个将才啊。
总而言之,评价很高。